中國農業科學院是國家設立的中央級農業科研機構,是全國綜合性農業科學研究的最高學術機構,是農業及農業科學技術戰略咨詢機構,是三農領域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擔負著全國農業重大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高新技術研究的任務,致力于解決我國農業及農村經濟發展中公益性、基礎性、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科學與技術問題。
院級獎成果
科技獎勵
中國農業科學院科學技術成果獎用于獎勵我院在農業科學技術創新活動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為了調動和激發全院科技人員獻身農業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的積極性與創造性,推動農業科技進步,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特制定了《中國農業科學院科學技術成果獎勵辦法》。該辦法共八章,包括總則、獎勵范圍和申報條件、獎勵比例與名額、獎勵申報、獎勵的評審、異議及其處理、附則。
獲獎年度 | 成果名稱 | 獎項 | 第一完成單位 | 第一完成人 |
---|---|---|---|---|
2002年 | 溫室氣體排放貿易及京都議定書相應對策 | 中國農業科學院科學技術成果獎 |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氣象研究所 | 林而達 |
2002年 | 高效寬幅遠射程機動噴霧機 | 中國農業科學院科學技術成果獎 | 農業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 | 傅錫敏 |
2001年 | 牛B細胞亞類的確立及其在牛白血病腫瘤細胞分類上的應用 | 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進步獎 | 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 | 吳東來 |
1998年 | 我國主栽梨樹病毒種類鑒定及脫毒技術 | 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進步獎 | 中國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 | 王國平 |
1998年 | 非常規飼料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 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進步獎 |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自然資源和農業區劃研究所 | 梁業森 |
2000年 | 天然有色棉系列新材料的創造和利用 | 中國農業科學院科學技術成果獎 | 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 | 杜雄明 |
2001年 | 高產、抗逆、優質棉花新品種——中棉所35 | 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進步獎 | 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 | 劉正德 |
2001年 | 中國北方三種主要木本蜜源植物泌蜜生理及預測預報方法的研究 | 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進步獎 | 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 | 吳杰 |
2000年 | 丹參抗菌有效成份的代謝轉化與構效關系研究 | 中國農業科學院科學技術成果獎 | 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 | 薛 明 |
1999年 | 柚類良種篩選,栽培技術配套及推廣應用 | 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進步獎 | 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廣東省梅縣農業局 | 鄧烈 |
2001年 | 日本血吸蟲 (中國大陸株)抗原基因的克隆和表達及動物保護效果評估 | 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進步獎 | 中國農業科學院上海家畜寄生蟲病研究所 | 林矯矯 |
2001年 | 優質、早熟、抗病、豐產馬鈴薯新品種“中薯3號”的育成 | 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進步獎 | 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 金黎平 |
1999年 | 煤礦塌陷區粉煤灰復田農(林)業利用及環境影響研究 | 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進步獎 | 農業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 | 曹仁林 |
2002年 | 噴灌均勻系數對土壤水分空間分布及作物產量的影響 | 中國農業科學院科學技術成果獎 |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氣象研究所 | 李久生 |
2002年 | 基于網絡的中國牧草適宜性選擇及生產管理智能信息系統 | 中國農業科學院科學技術成果獎 |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自然資源和農業區劃研究所 | 辛曉平 |
2000年 | 梅花鹿茸心鞭系列營養保健品研究 | 中國農業科學院科學技術成果獎 | 中國農業科學院特產研究所 | 董萬超 |
2002年 | 動物種間雜種不育多樣性及其遺傳機理的研究 | 中國農業科學院科學技術成果獎 | 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 | 趙振民 |
2002年 | 低焦油鉀高效優質烤煙新品種中煙98 | 中國農業科學院科學技術成果獎 | 中國農業科學院煙草研究所 | 劉洪祥 |
2001年 | 南京紅壤地區土壤鎂素狀況及鎂肥施用技術 | 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進步獎 | 中國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 徐明崗 |
2000年 | 夏大新品種中豆26 | 中國農業科學院科學技術成果獎 | 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 彭玉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