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生物節水與旱作農業、節水新材料與農膜污染防控團隊與中國農業大學等單位合作,基于中國36年788個研究地點的3570組田間對比數據Meta分析,證實了地膜覆蓋作為一種簡單、低成本的技術,可顯著提升作物產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全球糧食需求日益緊張的條件下,為其他國家提供了成功范例。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
據孫東寶副研究員介紹,研究結果顯示,地膜覆蓋使作物產量平均提高45.5%,水分利用效率平均提高58.0%,使小麥、玉米和水稻這3種主要谷物年總增產3000萬噸,相當于額外增加390萬公頃耕地用于生產糧食。大樣本田間試驗證實,地膜覆蓋技術在年降水量小于400 mm和大于0℃,積溫為3000-4000℃ d的區域效果更為顯著。
研究還發現,長期地膜覆蓋造成地膜殘留物在土壤中積累,從而導致土壤水分滲透性降低、有機碳加速分解、土壤肥力下降等問題。未來應加強地膜覆蓋技術生命周期分析,探索地膜分解物對土壤健康和下游生態系統的潛在影響,同時地膜覆蓋技術應考慮采用更利于回收利用的厚膜或生物降解地膜。
該研究得到國家“973”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資助。(通訊員 王佳)
原文鏈接: https://doi.org/10.1093/nsr/nwaa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