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農技推廣中心及5個小麥主產省科研單位的專家對河北省邢臺市閆里鄉金沙河種植合作社種植的2.2萬畝“中麥578”進行實收測產,平均畝產達701.1公斤,創下了我國一年兩熟區優質強筋小麥大面積高產紀錄。
專家組一致認為,“中麥578”在生產上表現高產早熟、優質強筋、綜合抗病抗逆好、耐穗發芽等良種特性,初步解決了優質品種產量偏低、適應區域偏窄的難題,該品種的推廣應用對實施糧食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實現小麥產量品質雙提升有重要意義。
據何中虎研究員介紹,該萬畝區種植的“中麥578”是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和棉花研究所合作育成的小麥新品種,具有高產、優質、強筋、廣適等特性。10年來,他們與當地糧食龍頭企業合作,建立了“科研單位-種子企業-種植合作社-面粉企業”全產業鏈合作模式,通過擴大種植規模、推廣配套高效技術、降低生產投入、商品糧優價收購等有效措施,每畝可增加收益150-200元,為麥農增收、提高種業和面粉企業經濟效益、推動小麥全產業鏈轉型升級提供了可復制的典型。
目前,“中麥578”已通過黃淮南片和黃淮北片兩個區域的國家審定和新疆南疆審定,適宜在河南、山東、河北、安徽和江蘇北部、陜西、山西、新疆等小麥主產區種植,連續3年入選農業農村部主導品種。該品種被麥農譽為“優質麥的品質、普通麥的產量”。預計2024年“中麥578”夏收面積約900萬畝,為全國小麥品質產量雙提升提供了科技支撐。(通訊員:田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