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梨 四代人 振興一個產業 帶富一座縣城
2月21日晚,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與河南省寧陵縣聯合舉辦的大型現代豫劇《黃河故道梨花開》在京展演。中央農辦副主任、國家鄉村振興局黨組書記、局長劉煥鑫,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張興旺,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科院院長吳孔明出席,中國農科院黨組書記楊振海致辭。
楊振海指出,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60多年來,中國農科院的果樹專家們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聽黨召喚、接續奮斗,為寧陵縣的酥梨產業提供了堅實的科技支撐,鍛造出不忘初心、扎根沙地、攻堅克難、造福百姓的“中國農科院寧陵精神”。中國農科院作為農業領域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是農業科技的“領頭羊”。廣大科技工作者要牢記黨和國家的重托,心系“國家事”,肩扛“國家責”,在服務“三農”主戰場中講好農科故事、弘揚科學家精神,攻堅克難、勇毅前行,促進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和科技強國作出更大的農科貢獻。
此次演出旨在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和新時代農科精神,匯聚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農業強國的科技力量。該劇由河南省寧陵縣自發創作編排,生動講述了中國農科院一代代林果專家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扎根黃河故道,科技支撐梨產業發展、風沙鹽堿治理,帶動農民脫貧致富、建設和美鄉村的生動故事,謳歌了農業科技工作者扎根沙地、造福百姓的崇高精神。該劇曾獲河南省戲曲大賽文華獎。
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最高人民法院、科學技術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等部委有關司局和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各司局單位負責同志,商丘市、寧陵縣負責同志,在家院領導、院級老領導、職工學生代表300余人共同觀看演出。演出視頻近日將公開發布。
據悉,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鄭州果樹研究所科技專家就到寧陵縣傳授梨樹栽培管理技術,助力寧陵縣打造酥梨之鄉。近年來,寧陵縣與研究所合作,引進酥梨新品種150個、應用新技術36項,為寧陵縣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注入了強大的科技動力。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