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副部長余欣榮到中國農業科學院調研指導國家作物種質庫項目建設情況,實地考察了項目建設現場,詳細了解了項目規模、規劃、進度計劃、重點難點等情況,與建設單位進行了深入交流。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科院院長唐華俊,院黨組書記張合成陪同調研。
韓長賦指出,農業是社稷之本,種業是農業之基,種質資源是農業科技原始創新、現代種業發展的物質基礎,是支撐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性資源,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國家作物種質庫項目建設,各相關單位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建設一流國家作物種質庫歷史性、全局性、戰略性意義,切實增強工作責任感、緊迫感、使命感,高質量建好國家作物種質庫項目,把國家、民族寶貴珍稀的優秀種質資源保護好、利用好,努力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作出積極貢獻。
韓長賦強調,目前,我們使用的國家作物種質庫建于上世紀80年代中期,庫容量僅為40萬份,其設施條件相對落后,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低,已經很難適應實際工作需求,迫切需要加快建設大容量、現代化的新國家作物種質庫,這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要事。種質庫要立足于滿足今后50年全國作物育種、基礎研究、產業化發展等方面的科研需求,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系統都要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各相關單位要堅決落實好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勇于擔當、狠抓落實,突出把好施工質量關、資金管理關和施工安全關,以對歷史、對人民、對“三農”事業高度負責的態度,帶著感情、帶著責任,如期高質量推進項目建設,把新國家作物種質庫打造成優質工程和精品工程。
韓長賦指出,新國家作物種質庫建成后,將與現有的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中心、國家農作物基因資源和基因改良重大科學工程等一起,構成系統完整的作物種質資源保存、鑒定評價、創新研究和開發利用體系,為現代種業科技創新奠定堅實基礎。要加強種質資源庫開發與利用,全面做好種質資源普查、鑒定、引進交流、開發利用等各方面工作,組織有關科研機構和企業開展關鍵技術研究,力爭在基因發掘、轉化和基因組編輯等領域再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加快推進現代種業建設。
唐華俊表示,農科院將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舉全院之力抓好項目建設,加強組織保障,打造精品工程,將國家作物種質庫建設與國家農作物基因資源和基因改良重大科學工程緊密銜接,謀劃好項目建設與管理。
張合成表示,院黨組將高度重視、做好調度,確保工程保質保量安全完成,打造世界一流的種質資源的引進與保存平臺、研發與共享平臺,筑牢國家現代種業之基。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主任廣德福、發展規劃司司長魏百剛、計劃財務司司長陶懷穎、科技教育司司長廖西元、種業管理司司長張延秋,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劉旭以及中國農科院在家領導參加了調研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