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依托國家動物疫病防控高級別實驗室和獸醫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步志高研究員團隊、陳化蘭院士團隊和中國CDC病毒病預防控制所武桂珍研究員、譚文杰研究員等,系統研究了與人密切接觸的犬、貓、豬、雞、鴨等常見寵物、家畜禽及模式實驗動物雪貂對SARS-CoV-2的易感性。通過實驗感染SARS-CoV-2,觀測接種動物及同居動物的臨床表現及病理變化,檢測器官組織病毒載量、呼吸道和腸道病毒排放及動物體內針對SARS-CoV-2病毒抗體轉陽情況。該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科學(Science)》上。
哺乳動物及禽類中一直有不同的冠狀病毒流行,但這些冠狀病毒大多僅限于感染特定種屬動物,一般不能感染人類。同樣,人間常見的幾種冠狀病毒也不感染其它動物。但是,來自蝙蝠的某些冠狀病毒,如SARS和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病毒,往往可以感染多種動物和人類。SARS-CoV-2目前在全球大范圍的人群中流行,傳入與人類密切接觸動物的風險與日俱增。因此,迫切需要開展與人密切接觸家養動物對SARS-CoV-2的易感性研究,評估家養動物是否面臨SARS-CoV-2危害并成為潛在中間宿主的風險,為防控SARS-CoV-2提供科學依據。鑒于目前COVID-19全球流行情況,其演變為常在傳染病的可能性很大,急需建立穩定、可靠的動物感染模型,滿足疫苗和藥物研發評價需求。
研究發現,SARS-CoV-2 在犬、豬、雞和鴨復制能力很弱,但能在雪貂上呼吸道和貓的呼吸系統及消化系統高效復制。實驗感染貓能夠通過空氣傳播SARS-CoV-2至貓;部分貓感染后可導致嚴重發病甚至死亡,低齡貓發病明顯較大齡貓嚴重。組織病理學觀察證實,病毒感染貓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肺臟炎癥與腸道粘膜損傷;免疫組化研究發現上呼吸道(鼻腔、上顎、扁桃體)粘膜上皮及嗅球細胞、氣管及支氣管粘膜黏液腺上皮細胞、小腸粘膜上皮等部位存在大量病毒感染。
研究結果表明,雪貂可用作SARS-CoV-2疫苗和藥物評價動物模型;犬、豬、雞和鴨對SARS-CoV-2不易感,對病毒宿主溯源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更重要的是貓對SARS-CoV-2高度易感,該研究呼吁密切監測和保護疫區的貓,避免其接觸傳染源,防止其成為可能的傳播宿主或儲存宿主。
該項研究得到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及應急專項等項目支持。(通訊員 張玲玲)
原文鏈接: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sci/early/2020/04/07/science.abb7015.full.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