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抗菌肽與抗生素替代品創新團隊成功創制具有高效胞內殺滅沙門氏菌作用的新型抗菌肽,其生物安全性高、殺菌作用強,具有很好的新藥臨床優勢。相關研究成果在《醫藥化學雜志(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上在線發表。
沙門氏菌是主要人畜共患革蘭氏陰性病原菌,會引起腸道感染及腹瀉。據統計,全球每年約13億人感染,損失超過200億美元。沙門氏菌可在宿主胞內繁殖,多數傳統抗生素入胞率低,無法有效殺滅胞內沙門氏菌,感染防治難度大,耐藥性問題日益嚴重。研究表明:來源于海蚯蚓的陽離子抗菌肽及其衍生物對沙門氏菌有特效殺滅作用,不易產生耐藥性,是開發傳統替抗產品的熱門候選物。
團隊通過碳端酰胺化、偶聯細胞穿透肽(Tat11)及可剪切接頭,首創穩定性、入胞率和剪切率高的“三聯四效抗菌肽(CNC)”。研究發現,CNC的胞內殺菌效率較母體肽提高98%,毒性和溶血性低;殺菌效率高,1-2 μmol/kg的肽劑量對沙門氏菌致死攻毒感染小鼠的治愈率高達66.7%-100%,較母體肽提高2-3倍。該成果為從源頭解決耐藥性問題向前邁進了一步,也為畜禽胞內病原菌防治新型抗菌肽的推廣應用提供了理論依據,對加快抗菌肽等替抗關鍵產品的研發具有重要促進意義。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農業科學院重大產出科研選題和創新工程的資助。(通訊員 張帆)
原文鏈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jmedchem.8b01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