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在湖北省紅安縣召開的“花生高油酸高抗青枯病新品種現場觀摩暨湖北省高油酸花生產業發展研討會”上,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選育的高油酸高抗青枯病新品種中花29、中花30現場測產折干果畝產分別達442公斤和351公斤,比當地推廣品種增產15%以上,油酸含量分別達到80.1%和80.2%,產量水平和品質指標創下新高。
中花29 中花30
據油料所花生遺傳育種團隊首席科學家廖伯壽介紹,大別山區是我國重要的花生產區之一,也是國內外花生青枯病危害最嚴重的地區。油料所自1964年在紅安建立花生綜合研究試驗基地以來,選育出以協抗青、中花2號、中花6號、中花21為代表的抗青枯病品種,解決了青枯病疫區花生品種抗病性差、產量低等突出問題,實現了疫區抗青枯病品種的4次更新換代,受到當地種植戶和農業主管部門一致肯定。此次觀摩會上展示的中花29、中花30是為花生青枯病疫區推出的第五代抗病優質品種,實現了抗病與優質營養等性狀的聚合,有力支撐了以紅安縣為代表的大別山革命老區花生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在促進農民增產增收、帶動老區脫貧攻堅、促進鄉村振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通訊員 鄒仕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