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豬基因組設計育種創新團隊揭示了DNA甲基化調控豬產肉性狀形成的分子機制。該研究不僅對動物品種改良具有價值,也為人類肌肉相關疾病研究提供了寶貴信息。相關成果在線發表于《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上。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生豬養殖和豬肉消費國,培育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性狀優良的種豬是保障我國生豬養殖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而揭示性狀形成的遺傳機制是品種改良的基礎。研究表明,DNA甲基化等表觀遺傳在生命活動中發揮著重要角色,但是其調控產肉性狀的機制尚不清楚。該研究繪制了豬27個生長發育時間點骨骼肌的全基因組甲基化和轉錄組圖譜,系統揭示了DNA甲基化對豬骨骼肌生長發育的調控,解析了胰島素信號通路的甲基化對肌肉發育的影響,并發現 IGF2BP3 對肌肉生長發育起重要作用,可作為豬遺傳改良的候選基因。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工程、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重點項目等的資助。(通訊員 趙華)
圖. DNA甲基化對豬骨骼肌生長發育的調控
全文鏈接:https://academic.oup.com/nar/advance-article/doi/10.1093/nar/gkaa1203/609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