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暨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建院40周年交流會在國家農業圖書館召開。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桃林,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研究生院院長唐華俊,孟加拉國大使馬赫布卜·烏茲·扎曼、坦桑尼亞大使姆貝爾瓦·凱魯基,中國農科院研究生院校友代表、國務院研究室黨組書記、主任黃守宏和副主任郭瑋,北京市教委主任劉宇輝,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院長張啟超、政委董斌,西南大學校長張衛國,荷蘭瓦赫寧根大學副校長沃特·亨德里克斯,比利時列日大學副校長埃里克·歐布魯出席會議。會議由中國農科院黨組書記張合成主持。
張桃林在講話中指出,中國農科院研究生院的辦學實踐走出了一條科研機構培養農業高層次人才的成功之路,形成了獨具農科特色的培養體系,實現了研究生教育的跨越發展,為我國農業科技創新和現代農業發展培養了大批高層次人才,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張桃林要求,研究生院要以習近平總書記給全國涉農高校的書記校長和專家代表的回信精神為指引,堅定不移圍繞國家需求和產業需要培養高層次人才,全面提升辦學和服務“三農”能力。要加強黨的領導,堅持立德樹人,推進內涵式發展,服務“三農”事業,主動服務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和生態文明建設,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鄉村全面振興貢獻智慧和力量。
唐華俊指出,經過40年的發展,研究生院的培養類型和學科布局不斷豐富,師資力量和招生規模持續擴大,教學水平和培養質量顯著提升,思政工作和育人體系逐步完備,開放辦學和繼續教育高速發展,社會服務能力大幅提高。他強調,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研究生院要堅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牢記習近平總書記“三個面向”“兩個一流”的指示要求,扛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任,著力建設一流學科體系、培養國家棟梁之材,構建具有農科特色的國際教育新格局,全面推進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服務“三農”、服務社會、服務發展,不辜負黨和人民的重托與厚望。
劉宇輝指出,中國農科院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不斷深化教育改革,充分發揮科研機構辦教育的獨特優勢,為我國農科研究生教育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希望中國農科院“以強農興農”為己任,培養更多“一懂兩愛”、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黃守宏、陳化蘭代表海內外校友致辭。黃守宏表達了對母校的感恩之情,他希望研究生院能滿懷科教興農的執著堅守和教書育人的熱忱奮勇前進,為實施鄉村振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陳化蘭院士深情回顧了自己在研究生院的求學時光,以及老一輩科學家為國為民、身正為范的師道風范,她希望廣大農科學子不忘初心,繼續涵育為農奉獻的理想和抱負。
會上舉行了“中國農業科學院校友之家”揭牌儀式,“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發展基金會”啟動和捐贈簽約儀式。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梅旭榮代表中國農業科學院與首批8家捐贈企業依次現場簽署捐贈協議。
中國工程院院士方智遠、范云六,農業農村部有關司局負責同志,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社科院大學、浙江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新英格蘭大學、愛爾蘭都柏林大學、中國林科院、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鋼鐵研究院,北京農林科學院、黑龍江省農科院、西藏農牧科學院、新疆農墾科學院,中國水產科學院、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等高校和科研機構負責同志出席會議。中國農科院機關各部門、院屬各單位負責同志,研究生院教師代表和離退休教職工代表,來自海內外校友、在校生以及社會各界人士500余人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