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退化及污染農田修復團隊揭示了稻田土壤微生物通過選擇性利用有機碳分子促進無機態砷向甲基態砷轉化(砷甲基化)的機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土壤生物與生物化學(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上。
在水稻生長發育過程中,受到土壤中過量甲基態砷的影響易誘發旱青立病,引起水稻籽粒無法灌漿,造成減產、甚至絕產。秸稈還田及畜禽糞肥施用均會促進稻田土壤砷甲基化進程,從而增加水稻旱青立病發生風險。但稻田土壤有機碳分子作用下微生物介導砷甲基轉化的相關機制并不清楚。
該研究明確了稻田土壤中砷甲基化功能微生物明顯受到有機碳分子類型調控,發現了可顯著影響砷甲基化進程的有機碳分子類型,并揭示了微生物通過加速甲基供體產生和轉移,進而激發砷甲基化進程的相關機制。該研究為預測水稻旱青立病的發生提供理論支持,為稻田安全生產提供科學指導。
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等資助。 (通訊員:王佳)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soilbio.2023.109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