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農頭育種到工尾創新
從畜頭優化到肉尾增值
中國鴨產業正在書寫一只鴨的“增值密碼”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水禽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侯水生介紹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對生活品質也有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農業育種專家要開始從消費角度考慮問題
針對不同食品的需要
培育出不同品種的鴨
北京烤鴨需要皮脂豐潤的Z型北京鴨
咸水鴨追求低脂高瘦的中新白羽鴨
法式鵝肝的平替“肥肝”來自長白半番鴨……
當中國鴨迎來“定制時代”
當一只鴨被分解成胸肌、鴨肝、鴨絨、鴨血
讓鴨子渾身都是寶
正是做好“畜頭肉尾”的最好注腳
從實驗室、育種場、飼料廠
到加工鏈、餐桌
一只鴨的農業增值秘訣已然清晰
唯有讓每只鴨從破殼起便承載全產業鏈基因
才能實現從“農頭”到“工尾”的質變躍遷
(單位: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