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科技部發布了2020年中央級高校和科研院所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評價考核結果,中國農業科學院25個研究所分別獲評“優秀”“良好”,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取得了新突破。
2018年以來,中國農科院組織31個研究所參加了科技部開展的3次中央級高校和科研院所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評價考核工作,考核成績穩步提升。2018年,2個研究所獲評“優秀”、5個研究所獲評“良好”,優良率達22.6%,獲得后補助資金665萬元。2019年,5個研究所獲評“優秀”、10個研究所獲評“良好”,優良率達48.4%,獲得后補助資金1450萬元。2020年,1個研究所獲評“優秀”、24個研究所獲評“良好”,優良率達80.6%,獲得后補助資金2160萬元。據了解,2020年“優秀”單位要求儀器對外服務總機時達到1萬小時以上,中國農科院相關研究所由于儀器總量少,對外服務總機時很難達到1萬小時,導致“優秀”數量有所減少。
為提升重大科研設施和儀器使用效率,2020年中國農科院重點開展了3項工作。一是切實抓好較差研究所整改工作。針對2018年考核較差5個研究所存在的問題,推動研究所制定整改工作方案,多次組織專家到研究所進行“一對一”現場檢查,5個較差研究所順利通過了考核,3個獲評良好,2個獲評合格。二是繼續推進專業公共實驗室建設。推動首批設立的4個專業公共實驗室,圍繞儀器統籌管理與共享、技術創新與服務等方面,探索完善專業公共實驗室運行模式。三是進一步提升研究所的工作效率。采取切實措施,推動研究所完善共享制度,打通內部支付渠道,搭建所級在線服務平臺與刷卡系統,提升開放共享工作的效率與水平。
下一步,中國農科院將以持續推進專業公共實驗室建設、設立專業支撐團隊、分類開展培訓交流、推動科技資源融通開放等為抓手,進一步強化科研設施開放共享,為全院科技創新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條件保障和技術支撐。(通訊員 官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