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解決三農問題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2018年中央1號文件全面闡釋了戰略的具體內容,即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關鍵在于科技進步和創新。進入新時代,農業科技創新機構必須盡一切可能不間斷地強化科技創新及成果供給,才能破解事關鄉村振興的一系列突出問題。
知識產權制度為激勵創新而設。知識產權本身即是科技創新成果的主要內容和表現形式,其價值在于運用,與人力資源、各類資金和固定資產一樣,也是國家和機構的重要資產及可利用資源,應該得到同樣地重視和認真地管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最重要的內容,也是提高中國經濟競爭力最大的激勵。要大力倡導創新文化,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
中國農業科學院高度重視知識產權工作,近年來,針對知識產權質量欠佳的狀況采取了多種措施,如培訓提高意識、分類重點轉化等。在知識產權數量保持穩定的情況下,不斷提高質量和轉化力度,2017年發明專利授權數673件,植物新品種權79件;科技成果轉化金額約5.3億元,比去年增長10.4%。連續3年,有8項以上專利獲得中國專利優秀獎。
4月26日是世界知識產權日,今年我國知識產權宣傳周的主題是“倡導創新文化 尊重知識產權”。圍繞這一主題,中國農科院將重點宣傳2017年獲得中國專利優秀獎的部分專利成果,舉辦知識產權管理座談活動并組織專利信息分析相關主題培訓活動。
新型生物農藥“植物疫苗”:一種提高植物抗性促進植物生長的蛋白質及其編碼基因
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已經成為全球亟待解決的重大民生問題,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在國內外首次從鏈格孢菌真菌中分離了促進植物生長和提高植物抗病的蛋白質PEAt1,通過“一種提高植物抗性促進植物生長的蛋白質及其編碼基因”專利技術創制的蛋白質生物農藥改變了傳統農藥“殺滅”的觀念,提出了以提高植物免疫力、保障植物健康生長, 使農作物不生病或少生病的綠色防控新技術和新方法,是有效緩解環境污染,農產品安全、實現農藥零增長戰略目標的有效途徑之一。基于增強植物免疫力的篩選模式而創制新農藥,是當前生物農藥發展的新生長點,并已成為國內外重要的研究課題和發展方向。
該專利技術的實施創制出全球第一個抗植物病毒病的植物免疫誘導蛋白農藥,其菌株、關鍵制備工藝、施用技術與方法等均為原創性新技術,全球領先。在專利實施與后續應用研究中進行了若干項技術創新,解決了本研究領域中普遍存在的一些技術難題。基于該專利的“提高植物抗性”的植物免疫基本概念,以及直接從微生物發酵培養液中獲得全長的功能蛋白PEAt1的技術方案,先后創制了2個以PEAt1蛋白為核心成分的新型植物免疫誘導劑產品,即:6%寡糖?鏈蛋白可濕性粉劑(商品名為“阿泰靈”)的蛋白質生物農藥,是國內外首家正式登記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植物免疫誘抗蛋白新有效成分生物農藥;以及商品名為“普綠通”又名“吡能”的生物藥肥。
目前已在北京、天津、遼寧、廣西、湖南、安徽、甘肅、海南等全國28個省市地區的水稻、玉米、小麥、果樹、蔬菜上推廣應用,在全國累計應用推廣面積已達1億畝次以上, 對多種農作物病害的防治效果達50%-70%,平均增產10%以上,減少化學殺菌劑農藥使用量25%以上。2010年-2016年,累計銷售阿泰靈和吡能3400噸,新增銷售額12.24億元,新增利潤6.12億元;其中,2014年和2016年兩年間,累計推廣阿泰靈和吡能2380噸,新增銷售額8.57億元,新增利潤4.28億元。
不僅在國內知名,美國愛利思達公司先后派出三批專家、耗費14個月對“阿泰靈”進行了考察評估,最終于2016年2月在邁阿密簽訂了海外獨家代理合作協議。這是中美兩國簽署的首個生物農藥海外獨家代理合作協議,開創了該領域跨國合作的新局面,也標志著中國生物農藥產品自強崛起,走向世界。
該專利的實施成果除獲得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植物保護學會、北京市、社會力量等多項獎勵外,2015和2016連續兩年被中國農藥工業協會評為中國植保市場生物農藥暢銷品牌產品;獲人民日報、中國科學報、農民日報、江西日報、《農藥》雜志等傳媒重點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