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已經進入加快改造傳統農業、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關鍵時刻,農業信息智能服務技術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為了加強農業信息智能服務技術領域的學術交流,展現研究成果,探討發展途徑,由中國農學會科技情報分會、河北省農業廳、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聯合主辦,農業部智能化農業預警技術重點開放實驗室承辦的“全國農業信息智能服務技術高層論壇”于12月5-6日在河北省石家莊市召開。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副司長李昌健、科技教育司副司長楊雄年,科技部農村科技司副司長王喆,河北省農業廳副廳長李永山在開幕式上先后致辭。來自科技部、農業部、河北省以及涉農信息科研機構、大專院校的領導和專家近百人參加會議。大會開幕式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所長許世衛主持。
李昌健在講話中指出,農業信息智能服務技術對發展現代農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是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支撐,是提高農業生產能力的重要推手,是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楊雄年表示,農業信息智能服務是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上嶄新而重要的命題,它涉及農業信息采集、加工、傳播等各個環節,農業科技管理部門將在科技立項、成果管理等方面大力加強對農業信息智能服務的支持力度。王喆強調,農業信息智能服務技術是在信息技術的基礎上,針對農業信息服務領域進行的技術原始創新與集成創新,他期望“十二五”期間繼續加強對農業信息技術,尤其是農業信息智能服務技術的研究,使農業信息智能服務技術在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
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劉旭,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汪懋華,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所長、農業部智能化農業預警技術重點開放實驗室主任許世衛分別以“信息技術與當代農業科學研究”、“農業信息服務關鍵技術”、“農業信息智能服務技術與現代農業”為題作了主題報告。長期從事農業信息技術研究和信息化工作的專家與領導還就嵌入式系統在農業信息服務中應用、作物模擬與應用、基層信息服務模式、農業信息協同服務、農情信息采集與標準、農業生產智能決策系統研究與應用等方面做了學術交流,進一步闡明了農業信息智能服務技術的作用,交流了近年我國農業信息智能服務技術的成果,明確了下一步的工作重點和方向。
許世衛介紹說,農業信息化是現代農業的重要標志,而農業信息智能服務是農業信息化的核心內容。農業信息智能服務包括農情精準獲取技術、數據自動處理技術和信息推送應用技術3個方面,是以分布式、互動式、主動化、自動化、即時性、可預見性等為特征的信息服務,可以針對農業種植、養殖、加工、經營過程中各類事件為服務對象,提供個性化、精準化、自動化的服務技術。上世紀90年代以來,農業信息智能服務技術已經逐步發展、成熟并開始實際應用。農情數據采集標準技術、多源異構農情信息自動采集技術、作物生長模擬技術、農產品信息智能分析預警技術、農業數據建模工具技術、農業信息數據融合技術、農業生產適用技術個性化推送服務技術、作物品種優化布局輔助決策服務技術等一系列農業信息智能服務技術已經得到廣泛應用,并且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與會專家指出,目前我國農業發展面臨勞動力成本漸高、生產穩定性較差、農業比較效益不高、可持續發展遇到挑戰等四大困境,要通過發展農業信息智能服務技術有效化解農業增長危機。農業信息智能服務是應對當前農業發展困境、改造傳統農業的新路徑,也是加快農業生產方式轉變的重要推動力和服務“三農”的最佳途徑。它可以進一步挖掘農業增產潛力,優化配置農業生產要素,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和勞動效率,降低農民的勞動強度,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同時,幫助農民快速、準確、全面地了解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市場,指導農民進行生產經營,做到規避風險、科學決策,從容應對各種生產風險和市場波動,提高市場競爭力,促進農業健康發展。
與會專家呼吁,農業信息智能服務技術的研究已成為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的農業信息化發展前沿技術領域。我國未來的農業信息智能服務要向服務理念人性化、服務技術數字化、服務對象精準化、服務方式自動化、服務渠道多元化方向發展。農業信息智能服務技術必將成為現代農業騰飛的發動引擎,開辟信息技術服務于現代農業建設的新天地。
“全國農業信息智能服務技術高層論壇”12月5-6日在河北省石家莊市召開
全國農業信息智能服務技術高層論壇開幕式
全國農業信息智能服務技術高層論壇大會會場
會議代表參觀河北省藁城市信息化服務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