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細菌性疾病是影響我國奶牛業發展的重大產業問題,不僅給養殖業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同時也嚴重威脅到乳品安全及人類健康。奶牛子宮炎被列為奶牛四大細菌性疾病之一,我國部分地區奶牛子宮炎的發病率高達23%,每年造成100多億經濟損失。由于針對細菌感染的高活性抗菌新藥開發需要使用大量靶動物和實驗動物來完成各項試驗,成本較高,一直以來,國內的科研機構和企業對牛病用藥的研發力度不夠,使得奶牛用藥品種少,且藥物劑型及給藥途徑簡單,一般以注射劑為主,迫切需要局部專用的安全、高效、低殘留的防治藥物。
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的專利成果“一種用于奶牛的硫酸頭孢喹肟子宮注入劑及其制備方法”,提供了一種由頭孢類抗菌活性最強的硫酸頭孢喹肟與自主研發的緩釋溶媒組成新型奶牛專用子宮注入劑,以硫酸頭孢喹肟、單硬脂酸甘油酯、助懸劑、植物油為原輔料。該子宮注入劑藥物釋放緩速,生物利用度高,對局部組織刺激小;通過子宮局部給藥,見效快速,避免了注射給藥引起的動物應激反應;藥物消除迅速,棄奶期短,有效避免了經濟損失,具有很高的臨床推廣價值。該子宮注入劑制備工藝易于產業化,產品不僅具有分散性好、均一度高、穩定性好及藥物釋放緩慢等特點,而且具有安全、高效、低殘留、低成本的優勢。該專利涉及技術內容已經成功實現小試、中試生產,并于2015年獲國家新獸藥證書。
該專利成果依托奶牛產業技術體系、中國農科院奶牛綠色養殖提質增效項目、中國農墾乳業聯盟等推廣平臺,建立了北京中地畜牧有限公司、黑龍江省九三農墾鑫海奶牛養殖場、山東青島奧特奶牛場、寧夏賀蘭中地生態牧場有限公司等25個核心示范基地,通過示范點輻射帶動的方式,已在北京、山東、天津、寧夏、河北、黑龍江等22個省(市)進行了示范推廣,示范區內奶牛子宮炎治愈率達85%以上,平均發病率降低到2.4%。為促進我國奶牛業健康發展,保障生鮮乳質量安全做出了重大貢獻,社會經濟效益十分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