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科技扶貧工作回眸之四:對口幫扶汶川災區重建 促進災后畜牧業發展
2008 年“5•12”大地震后,科技部組織開展了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科技特派團對口幫扶工作,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對口幫扶崇州市的災后畜牧業發展。3年多來,牧醫所領導高度重視,科研人員扎實工作,科技扶貧效果明顯,為崇州市家禽產業災后恢復和促進該市畜牧業發展、農民增收作出了貢獻。
認真考察調研 明確科技扶貧的著力點
2008年12月,牧醫所黨委書記袁學志率所科技開發管理人員和家禽遺傳育種專家赴崇州市開展調研。調研發現,崇州市的家禽養殖基礎不錯,許多家禽養殖戶因災致貧,盡快建立適宜家禽產業發展的良繁體系是災后重建的重要瓶頸。牧醫所將科技扶貧工作的重點確定為依托家禽遺傳育種科研人才和技術優勢支持崇州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引導農戶發展優質肉雞標準化養殖,加快當地農民脫貧致富。
經與崇州市科技局協商,牧醫所制訂了《中國農科院科技特派團幫扶工作計劃》、制定了生態雞專家大院建設方案和養殖技術培訓計劃。 2009年以來,牧醫所專家和崇州市相關畜牧科技推廣部門密切合作,通過加強飼養農戶的技術示范推廣和培訓,大大提高了標準化、規模化飼養水平,使優質肉雞養殖逐步成為崇州市的特色畜產品主導產業,大大促進了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對此,崇州市科技發展中心的羅建紅主任印象最深。他說,“這些年來,特別是大地震后,我們特別想開展崇州家禽的良種選育與技術推廣,但苦于沒有技術支撐單位。牧醫所是國家級研究所,能和牧醫所合作,以前想都沒想過。”
牧醫所袁學志書記(左二)與崇州市科技局余局長商討科技扶貧工作
依托龍頭企業 提高科技扶貧的有效性
確定重點技術扶持崇州市家禽龍頭企業-成都佳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后,牧醫所專家幫助公司確定了生態雞養殖專門化品系選育計劃,并指導公司完成了實驗設備的選型。目前選育工作進展順利,商品代公雞飼養50天可達到1500克,耗料比為1:2.1;母雞飼養63天可達到1680克,耗料比為1:2.4,各項主要生產性能達到成都市場的領先水平。
經過牧醫所專家的技術指導,佳欣公司商品代雛雞的一致性明顯提高,加之飼料轉化率和肉質明顯改善,銷售的客戶也從周邊的大邑、新津擴展到了重慶、云南等省市。總經理蒲會林說:“我的直接感受是,雞苗的羽毛整齊度好多了。以前黃羽、紅羽、白羽和雜羽都有,五花八門,經過牧醫所專家的指導,現在基本一致了。養殖戶看到我們的雞苗毛色整齊、生長性能提高,銷售比以前好多了,2011年我們賣了300萬只雞苗,比去年增加了100多萬只。一般種雞場平均每只雞苗只能掙5毛錢,我們平均在1塊2左右。”
牧醫所專家鄭麥青(右)指導蒲會林開展育種工作
開展技術推廣 提高科技扶貧的覆蓋面
牧醫所對10個家禽標準化飼養基地(小區)養殖戶先后開展了“生態雞飼養管理技術”、“高效微生物飼料添加劑及其應用技術技術培訓”、“生態雞飼養管理及疫病防控集成技術”和“高效優質安全飼料配制技術”技術培訓。發放資料500余冊,培訓養殖戶300余人(次),其中因災致貧的養殖戶超過200人(次)。通過技術培訓和指導,養殖戶的飼養管理水平得到了明顯提高,大多數養殖戶成功脫貧致富。
在發揮專家技術優勢的同時,牧醫所也非常重視與地方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力求發揮合力,提高科技扶貧的效果。牧醫所是國家肉雞產業體系的牽頭單位,文杰副所長是首席科學家。文杰與崗位科學家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蔣小松研究員商定,在牧醫所專家不能現場指導的情況下,由蔣小松組織專家實地進行技術指導,極大地提高了科技幫扶工作的及時性和有效性。
科技培訓班開班儀式
突出規劃引導 增強科技扶貧的持續性
2009年下半年,按照現代畜牧業發展要求,結合成都市“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發展戰略和崇州市“西部輕工名城、田園宜居之都、山地旅游高地”的發展定位,牧醫所與崇州市委、市政府聯合編制了《崇州市現代畜牧業發展規劃》?!兑巹潯诽岢?,通過依靠科技進步,大力推廣優良家禽品種,加快良種體系建設,提高禽良種率,加快家禽產業由傳統粗放式經營向標準化、規?;?、集約化方向發展,實現家禽產業向質量、效益和生態并重的方向發展,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優質、安全的畜禽產品,做大做強畜牧主導產業,做好做實災后產業振興。
崇州市科技局副局長許健對于《規劃》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他說:“《規劃》在深入分析崇州畜牧業現狀、發展潛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基礎上,提出的發展目標和重點項目符合崇州的實際,《規劃》的逐步實施,必將使崇州市的家禽產業發展進入更加健康的軌道,使科技扶貧快速、可持續發展。”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揎椪{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