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7日,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與國際扶貧組織樂施會在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召開了《氣候變化與貧困-中國案例研究》報告的新聞發布會,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國日報、第一財經日報、新京報、南方都市報、西班牙通訊社、路透社、CCTV9、網易探索頻道、財經網、搜狐、北青網、新浪網等30余家國內外媒體機構派記者出席了發布會。報告的主要編者和作者代表綠色和平組織氣候變化項目官員李雁,樂施會氣候變化項目官員李寧,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許吟隆研究員、馬世銘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王曉毅研究員等共同出席了發布會并分別就有關背景、概況進行了簡要介紹和解答記者的提問。
該報告是中國第一份從氣候變化的角度審視中國貧困問題的研究報告。報告指出氣候變化已成為我國貧困地區致貧甚至返貧的重要原因。95%的中國絕對貧困人口生活在生態環境極度脆弱的地區,已經成為氣候變化的最大受害者。
該報告的發布,為中國乃至世界氣候貧困人口及時地提供了一項分析貧困的新理念,提供了一種中國氣候貧困人口特征及其分布的重要研究成果,有極大的學術價值,也具有重要的公共政策價值,成為中國決策者和廣大人民了解全球氣候變化及其影響的知識窗口,將有助于推動我國適應氣候變化能力建設和扶貧機制與制度的完善。
該報告由綠色和平與樂施會共同委托中國農科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組織專家編寫,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許吟隆研究員、居煇研究員任主編,中國社科院、甘肅、廣東、四川等氣象局多個機構和專家都參與了報告的項目研究和寫作,全國政協常委、國家氣候變化專家組成員林而達研究員,發展經濟學專家、清華大學胡鞍鋼教授為報告作序。
分享到
《氣候變化與貧困—中國案例研究》報告新聞發布會在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召開
發布時間:2009-07-09
|來源: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作者:admin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