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農經觀察”第29期會商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就“關口前移、源頭治理,筑牢我國農業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屏障”問題進行研討。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吳孔明出席會議并講話。副院長梅旭榮主持會議。
與會專家圍繞我國重大動植物疫情、人獸共患病、外來入侵生物、鼠害媒介、新冠肺炎疫情等問題及“源頭治理”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實踐進行深入交流和討論,一致認為筑牢農業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屏障是貫徹新時代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必然要求。近年來,我國在生物安全風險防控與治理體系建設方面成效顯著。但也應清醒看到,隨著國際生物安全治理形勢呈現新格局新變化,農業生物安全面臨多維度、全方位新挑戰,必須充分認識農業生物安全形勢的復雜性和艱巨性,在重大動植物疫情防控、人獸共患病防治、植物資源引進利用、生物入侵防范、生物實驗室建設管理等諸多領域強化能力提升與科技創新,攜手加強國家農業生物安全治理體系建設。
吳孔明指出,加強生物安全能力建設是新時期的“國之大者”,要強化使命擔當,聚焦創新重點,全力支撐國家生物安全治理,努力實現生物安全領域科技自立自強。在認識上,要樹立人與動物、人與自然的命運共同體觀念,堅持關口前移,對未入境風險進行儲備研究,積極將防控思路由應急防控向治早治小、持續治理上轉變。在布局上,按照生物安全法界定范圍,全領域全鏈條打造系統治理科技支撐體系,全面做好風險評估、監測預警、應急處置和持續治理。在舉措上,加快整合“人病獸防,關口前移”重大動植物疫情防控技術體系,強化生物安全領域科技自主創新,在應對生物安全風險挑戰上搶占先機、贏得主動。
吳孔明強調,要落實全鏈條治理要求,加快科技創新;強化全局資源配置,提升保障能力;有序推進國際合作,維護國家利益;樹牢底線意識,確保科研生產安全。
農業農村部有關司局、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福建省農業科學院、國家農業生物安全科學中心等單位相關負責人和代表應邀參加會商。會議進行了全程直播。(通訊員: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