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2月28日至3月1日,作物科學研究所召開了學科整合后的第一次科研課題匯報暨科技成果表彰大會。會議聽取了31位課題負責人的課題匯報,并邀請莊巧生院士、董玉琛院士等20位專家擔任評審委員,對各課題的科研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評價,對各課題組存在的問題及發展方向提出指導性建議。會議還對2004年度在科技成果獲獎、科技論文發表和新品種選育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課題組進行了表彰。我院翟虎渠院長、劉旭副院長、院科技局袁學志副局長出席了會議。
在聽取了科研課題匯報后,翟虎渠院長發表了重要講話。他首先充分肯定了作物科學研究所在學科調整、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和條件建設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績,并明確指出了進一步搞好學科調整與課題組整合的方向。在談到科技合作與交流時,翟院長強調指出,新的作物科學所要建好作物科技創新平臺,這個平臺從橫向講包括作物種質資源、作物生物技術、作物遺傳育種和作物栽培生理等不同學科,從縱向講涵蓋小麥、玉米、水稻、大豆和雜糧等幾大作物。每個研究人員都處在橫向、縱向的交叉點上,不同學科之間要進行定期交流,同一學科不同作物之間要進行定期交流,同一作物不同學科之間也要進行定期交流。大家要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如何把有限的人力資源、物質資源有效的整合起來,是一個研究所面臨的主要任務。希望今后作物科學研究所在橫向和縱向研究領域中要進一步加強交流與協作。翟院長還以小麥育種為例,強調了所內協作的重要性,指出所內從事小麥高產、優質、抗病育種的同志,可以利用現有的矮敗小麥研究成果,分別把高產、優質、抗病材料導入輪回群體,繼而育成高產的、優質的、抗病的小麥品種,共同提高育種水平。翟院長最后指出,作為國家隊,我們科技創新的目的一是揭示科學真理,二是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出成果是重要的,為全國農業科研提供技術支撐和公益服務也是非常必要的。我們已經有了國家重大科學工程等研究平臺,目前正在申請國家實驗室這個平臺,我們要充分發揮好這些平臺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實驗技術體系,提高對國內外的開放度,為全國從事相關研究的同志提供更好的服務。我們要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不能故步自封。要與其他院校和科研單位廣泛開展合作與協作,要通過科學家峰會的渠道,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加強與國際一流科學家的合作與交流,大力提高國際合作與交流的層次,進一步提升科技創新整體水平,為國家解決糧食安全與三農問題提供必需的技術支撐。
萬建民所長在總結講話中首先感謝兩年來院黨組、各級領導對作物科學研究所各項的大力支持。在充分肯定各課題組2004年取得成績的同時,萬所長也清醒地指出了目前科研中存在的明顯不足。認為研究進展還不夠突出,論文的水平和品種的影響力與國家隊的地位還不相適應。萬所長表示,要充分利用兩年來在人才隊伍和條件建設以及科研經費申請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進一步凝練研究方向,突出研究特色,更好地整合優勢力量,切實加強所內各系之間、學科之間的協作,加強公共技術平臺建設,建立和完善研究技術體系,加強成果的培育與集成,加大新品種的推廣力度,盡快出大成果、大品種。全所職工要增強危機感和責任意識,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在未來3-5年內努力把作物科學研究所建成有國際影響的國家作物科技創新中心。(作物科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