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月14日,“中國糧食與食物安全學術研討會暨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2005年年會”在北京召開。會議圓滿完成了三項議題:一是開展糧食與食物安全高層研討,二是總結2004年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工作和研究布置2005年工作計劃,三是召開國家大豆行動計劃標志商標使用新聞發布會。會議邀請了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陳錫文副主任、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徐景和副司長出席并作專題報告。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顧問、主任、副主任、委員、秘書長、副秘書長出席了會議。來自天津、山西等省級食物與營養指導委員會的多名領導與專家也參加了會議。會上,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主任盧良恕院士做重要講話,咨詢委員會何康顧問、劉志澄顧問、葛可佑副主任以及多名委員與專家作了熱情洋溢的發言。咨詢委員會顧問、中國農業科學院翟虎渠院長主持了學術研討會并講話。參加會議的還有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人民日報、經濟日報、科技日報、農民日報等新聞單位的朋友。參會人員80多人。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陳錫文副主任就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形勢與政策作了專題報告。陳錫文副主任全面闡述了2004年我國糧食生產、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與改革所取得的顯著成效,深入分析了當前我國糧食安全與農村經濟形勢。陳錫文副主任指出,2004年在一系列強有力的宏觀政策的調控作用下,我國糧食生產出現重要轉機,農民收入快速增長,農村稅費改革、信貸改革邁出重要步伐,農村教育、衛生等事業有了很大發展。但是,糧食穩定增產和農民持續增收的基礎不牢,長效機制沒有建立。為此,今年黨中央、國務院提出要繼續實施行之有效的政策,繼續加大農業扶持力度,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強農業基礎,繁榮農村經濟。陳錫文同志的報告對于正確認識和理解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形勢與政策具有很有益的啟發作用。
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主任盧良恕院士在會上作了學術報告和重要講話。盧良恕主任分析了我國糧食和食物安全形勢,指出我國糧食安全工作仍需要進一步加強,要從食物安全的高度來審視糧食安全問題,要將食物營養與人類健康提高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加快食品工業的健康發展、科學合理開發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保證食物生產的可持續性。盧良恕主任在充分肯定了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成立10多年來,在開展重大政策咨詢、食物安全監測預警研究、普及推廣營養知識、組織實施國家大豆行動計劃等方面取得的工作成就,同時指出要充分發揮委員會的自身優勢,進一步理順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開拓工作新局面。
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劉志澄顧問作了題為“統籌城鄉發展是實現食物安全的重要保障”的學術報告,提出了發展縣域經濟推動食物安全的措施。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徐景和副司長就我國食品安全監管問題作了專題報告,提出加強食品安全立法、理順安全管理體制、建立責任追究制和健全標準體系、信用體系等措施。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葛可佑副主任作了中國居民營養普查與膳食結構改善的報告,分析比較了我國居民營養膳食結構變化的規律和特征,揭示了膳食不合理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了營養改善措施。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萬寶瑞顧問等提交了書面會議材料。
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成功召開了“國家大豆行動計劃標志商標使用工作正式啟動新聞發布會”。盧良恕主任向媒體和新聞記者闡述了新時期國家大豆行動計劃的基本思路和措施。劉連馥副主任詳細介紹了新時期國家大豆行動計劃產品標志商標許可使用的具體內容。國家大豆行動計劃產品標志,是國家大豆行動計劃產品證明商標和相應的標識,已向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申請注冊,用以證明大豆制品或相關產品具有營養、安全、優質的品質。新階段的國家大豆行動計劃以標志許可使用為主要工作方式推動,這項工作的開展,將對促進我國大豆產業健康發展、改善我國居民膳食結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產生積極的意義。
在年會上,梅方權常務副主任全面總結了2004年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和各位委員8個方面的工作成績,提出了2005年6方面的工作計劃。會議針對當前我國糧食與食物安全等重大問題和熱點進行了交流和研討,討論修改了關于加強糧食安全促進食物營養發展的若干建議。委員們提出,要進一步加強食物營養的科普宣傳,實施糧食增產與節約相結合的措施,增強優質糧食的供給能力,加強食物安全管理與研究,建議將食物與營養發展納入國家“十一五”發展規劃。
最后,許世衛秘書長作了會議總結。許世衛秘書長指出,這次會議的召開,對于貫徹落實今年中央1號文件精神,進一步推動國務院《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01-2010年)》的實施,加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促進糧食與食物營養發展,意義重大。2005年,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將按照會議的意見和安排,繼續推動省級咨詢委員會的成立,圍繞食物與營養發展重大問題,及時提出政策建議,進一步加強相關研究工作,大力開展營養宣傳工作,做好國家大豆行動計劃標志商標許可使用工作,強化委員會兩個窗口建設和自身能力建設。(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辦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