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由環發所及其所屬企業北京中環易達設施園藝科技有限公司主辦的“植物工廠創新成果發布會”在院報告廳舉行。來自中財辦、科技部、農業部、中國農學會、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水產科學院、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等部門的領導,飛利浦、松下、億光、揚子、歐琳等國內外知名企業負責人,以及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經濟日報、科技日報、農民日報等40余家新聞媒體代表共150余人參會。
發布會上,王韌副院長肯定了環發所在“植物工廠與家庭園藝”領域取得的成績。他指出,此次發布會圍繞都市生活的迫切需求,將現代農業技術與家居生活進行了有效對接,這一成果的推廣必將對未來都市生活產生重大影響。
環發所所長梅旭榮表示,作為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方向的專業研究機構,環發所近年來始終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在植物工廠、環境控制、節能光源、水耕栽培等方面開展創新性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高度關注。
此次發布會以“科技引領生活,綠色創造未來”為主題,展出了最新研發的家庭版植物工廠以及家庭園藝系列產品。這些產品既可以滿足家庭對安全、衛生、綠色蔬菜的部分需求,還可以吸收人居環境中的二氧化碳,放出大量的氧氣,為家庭創造“天然氧吧”。這標志著設施園藝最尖端技術——數字植物工廠即將正式步入家庭生活。
發布會現場,科研人員展示了一個冰箱大小的裝置。這個裝置由10多個數字化智能系統組成,抽屜狀結構將系統分為蔬菜生產小區、育苗小區和食用菌小區。蔬菜生產小區采用3層立體栽培結構,每茬可定植葉菜45棵,年產蔬菜60-80公斤;育苗小區為單層結構,單茬育苗70-100株;食用菌小區為4層結構,單茬可放置菌棒4-8個。蔬菜生長全部采用白色LED為人工光源,比普通光源節能60%以上;系統內的溫度、濕度、光照、風速、營養液等都可進行智能監控,操作極為簡便;作物所需的CO2氣肥主要由家庭成員的呼吸以及箱體內的食用菌供給,實現了低碳、環保、生態。這套裝置還引入了物聯網技術,人們可以在任何地點利用手機、電腦、掌上電腦等網絡終端隨時了解蔬菜長勢,調整控制參數,實現在線管理和遠程控制。
據介紹,植物工廠集現代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新型材料、機械工程、人工環境控制等高技術于一體,產量可達露地栽培數十倍,甚至上百倍,而且還可在戈壁、荒漠、海島、水面、極地、太空甚至城市的摩天大樓里進行生產,是世界上公認的設施農業最高級發展階段,被認為是未來解決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的最有效技術手段。目前僅有日本、美國、荷蘭等少數發達國家掌握有關技術。
據悉,北京中環易達設施園藝科技有限公司是環發所下屬的高科技企業,在開展植物工廠創新研發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先后在上海世博會、東京園藝博覽會、深圳高交會上展出,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 在此次發布會上,北京中環易達設施園藝科技有限公司分別與荷蘭飛利浦照明、日本三菱化學、松下(中國)電工、臺灣億光、揚子電器、歐琳集團等數十家國際知名企業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植物工廠網絡平臺啟動
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家庭版植物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