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湖北荊門市委舉辦油菜產業發展論壇,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油料作物研究所油菜遺傳育種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王漢中院士出席論壇并作“油菜的多重功能及發展戰略”報告,提出油菜多重功能發展與功能型、效益型、融合型的差異化發展戰略。
報告指出,油菜是我國重要的大宗油料作物,所產菜籽油在國產食用植物油中占據半壁江山。新中國成立以來,經過3代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我國油菜脂肪酸組成發生了革命性變化,單產、含油量、多抗性等也得到顯著提升,雙低菜籽油的飽和脂肪酸在大宗植物油中含量最低,且含9%-10%亞麻酸,ω-6/ω-3比值合理,已經蛻變為最有益于人類健康的大宗食用油。
報告認為,油料所研發的功能型菜籽油7D產地加工技術克服了國外色拉油技術活性功能成分基本流失、高溫催生反式脂肪酸等危害因子、油中化學殘留等問題,最大限度地保留甾醇、維生素E、β胡蘿卜素、植物多酚等多種活性功能成分,使菜籽油從“純凈水”蛻變為“礦泉水”,成為具有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健腦等多重功能的健康食用油。
報告指出,油菜的兩個祖先種甘藍和白菜都是可口的蔬菜,將油菜薹開發為蔬菜具有起源與進化的科學基礎。油料所選育的“中油高硒1號”和“中油高硒2號”等功能型油菜薹不僅味道可口,且維生素C、硒、鈣含量顯著高于白蘿卜、上海青、包菜等10余種當季蔬菜,具有高鈣、高硒、高維C、低鎘等特性,并能有效增強雄性生殖功能。
王漢中強調,油菜產業發展要強化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以高產高油多抗優質品種及功能型菜油開發為主線,推動油用、菜用、花用等多元化融合發展,以功能型菜籽油、功能型油菜薹、油菜花旅游節三大類主導產品開發和品牌創建為重點,走功能型、效益型、融合型的差異化發展之路,努力打造油菜產業升級版,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消費提檔升級的需要,推動鄉村振興和“健康中國”戰略實施。(通訊員 鄒仕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