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時,為了集中展示全國先進的農業技術,促進技術及產品出口,獲取發展中國家資源,實現全球布局的戰略目標,全院選取非洲、中亞、東歐等自然資源豐富、農業研發水平較弱、區域代表性強的國家及地區開展調研與合作,推動了包括“中國-古巴蠶桑科技合作中心”、“中哈(哈薩克斯坦)農業科學聯合實驗室及教學示范基地”、“中羅(羅馬尼亞)農業科技園”在內的聯合實驗室和農業科技試驗示范中心的建立。
此外,按照全球布局的戰略需要和整體規劃,全院積極開拓與國外世界一流重點科研機構(或大學)和國際組織的合作關系。與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歐洲、亞洲、非洲等國家和地區的科研機構、國際農業研究中心和大型企業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合作協議)79份,有效推進全院與這些機構的長期實質性合作。
加大農業科技“走出去”步伐,積極拓展海外業務。“十二五”期間,按照國家農業科技“走出去”的指導方針,響應國家“一帶一路”重大戰略及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等總體部署,全院積極推進并鼓勵優勢農業科技抱團“走出去”。在阿根廷、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古巴、緬甸、老撾等國分別開展了奶牛、油菜、動物疫病、棉花、蠶桑、畜牧、玉米和水稻、植保等技術的示范與推廣,主持的綠色超級稻項目在亞非15個目標國家進行了70個綠色超級稻品種的示范和推廣,取得良好效果。中獸醫藥學技術走出國門并向亞洲周邊國家、非洲國家輻射推廣。在華舉辦36個農業實用技術國際培訓班,培訓來自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的89個國家或地區的農業技術人員829名,并在研究生院開展了國際研究生教育(碩士、博士),擴大了全院的國際影響,為拓展全國農業技術“走出去”提供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