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智機科技行動”發布會在北京舉行。會議發布并解讀了“智機科技行動”方案,這是中國農科院繼實施“使命清單制度”“強種科技行動”“沃田科技行動”“增糧科技行動”后,開展的又一項重大科技行動。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科院院長吳孔明出席發布會并講話。副院長劉現武主持會議。
吳孔明指出,我國糧食生產實現十八連豐,離不開農機裝備和農業機械化的強力支撐。但總體看,農機裝備還不同程度存在“無機可用”“無好機用”“有機難用”等問題。“智機科技行動”將集聚全院農機裝備領域10個研究所20多個科研團隊力量,以農機裝備“補短板、攻核心、強智能”為目標,圍繞主要糧食作物生產裝備智能化、棉油大宗經濟作物生產裝備關鍵核心技術自給化、薄弱環節和區域生產裝備全面化等重點工作,有針對性開展科技攻關,突破大宗農作物、設施農業、丘陵山地等關鍵裝備技術,力爭到2030年,實現我國農機裝備和農機化技術跨越式發展,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強力支撐。
吳孔明強調,當前我國“三農”工作重點歷史性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站在新起點、面向新征程,中國農科院將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三農”工作重要部署,主動扛起“國之大者”、強化“農機裝備支撐”的使命,以保障糧食和主要農產品供給為宗旨,以提升農機裝備研發應用水平為主線,推動實施“智機科技行動”,成立中國農業科學院智慧農業與裝備科學中心,構建起以國家使命為牽引、以卓越創新團隊和科學中心為實施主體、以績效為導向的重大任務聯合攻關機制。通過建立“統籌謀劃、學科融合、科企協同、考評促建”的工作機制,確保科技行動順利實施,破解農機核心關鍵難題,促進農機裝備科技創新跨越發展。
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所長陳巧敏詳細解讀了“智機科技行動”方案的核心內容,一是開展高效智能綠色農機科技攻關,強化關鍵裝備技術突破,加快推動農業生產機械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二是開展農機科企科產協同創新,通過學科、技術、平臺等融合,推進產業鏈和創新鏈深度融合;三是開展農機創新平臺建設,形成“裝備+信息+農藝”的平臺體系,推動農機裝備科技創新能力持續提升。
院機關有關部門負責人,院“智機科技行動”相關單位負責人、團隊首席科學家,人民日報、新華社等中央媒體80余人線上線下參加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