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由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等單位承辦的第366場中國工程科技論壇在京舉行。中國農科院黨組書記張合成、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鄧秀新院士、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長周云龍出席論壇并致辭。種康、鄧興旺、張新友、胡培松、許為鋼、錢前等院士,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二級巡視員謝焱,中國農業大學校長孫其信、南京農業大學校長陳發棣、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院長黃三文等參加論壇。論壇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萬建民主持。
張合成指出,此次論壇是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的實際舉措,必將為加快推動種業科技自立自強明方向、聚力量、增信心。他表示,中國農科院正在實施強種科技行動,從近段時間的實踐來看,開辟種業創新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產業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有四個方面的問題還需要重視。一是重視種業基礎研究。內外共同發力,推進我國農業基礎前沿交叉領域研究主動融入國際科技競爭中。二是支持種質資源研究。促進資源保護和鑒定應用有效銜接,夯實種業振興的資源基礎。三是實施生物育種趕超行動。構建全鏈條創新模式,加快新品種迭代升級,夯實產業化基礎。四是促進提升企業研發能力。深化企業出題判卷、研究所答題服務機制,力爭吸引100家頂級企業將研發機構設在中國農科院,實現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論壇期間,14位專家圍繞小麥、水稻、玉米、大豆、花生、馬鈴薯、牧草和園藝作物的生物育種研究進展作專題報告。大家緊扣“生物育種與種業安全”的論壇主題,針對國際種業科技發展趨勢、我國生物育種重點發展方向及政策建議等進行了深層次探討。
會議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舉行,來自 302 個單位的科研人員和企業代表近千人參加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