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我院承建的“中國農作物基因資源與基因改良”國家重大科學工程項目,于9月28日順利通過了最后一道質量驗收,已交付使用。
該項目為框架結構,地上6層,地下局部一層;核定總建筑面積13951.9平方米,其中科研樓面積8042.5平方米,實驗溫室5265.2平方米,溫室工作間644.2平方米;儀器設備69類433臺(套);核定概算總投資14243.31萬元。隨后,又經農業部批準立項,建設“農作物基因工程技術實驗樓”,建筑面積9730平方米,投資2986萬元,與重大科學工程科研樓連體同期建設,作為基因轉化的平臺,用以支撐重大科學工程項目研究內容的延伸及研究成果的拓展和轉化。
該項目自1996年底開始醞釀提出后,在項目的論證、報批和實施的近7年時間里,得到了國家計委、科技部、農業部、國家環保總局、北京市政府等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和我院有關研究所的積極配合,以最快速度完成了項目所需的一系列報批、評審等有關手續及設計、施工工作。
按照項目總時間表的要求,該項目要在2003年建成并驗收。時間緊、任務重,為了在確保工程質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進度,勘察、監理、設計、施工單位給予了通力合作,采取了一系列縮短辦事周期的有效措施,同時采用新技術、新工藝進行施工,使得該項目不僅縮短了建設周期,而且保質保量地完成了整個工程。我院除要求設計單位加班出圖外,在施工招標工作中分兩步進行:先進行挖土方和樁基工程施工招標及施工,待土方工程和樁基工程將完成時,主體工程的招標工作亦已完成,這樣既保證了工程施工的連續性,又贏得了寶貴的時間。通過與監理、施工單位的密切配合,日夜奮戰,整個科研樓的主體結構工程,按照預計時間順利完成,并獲得北京市“結構長城杯”獎項。在進入工程裝修期,受到了“非典”的影響,嚴重影響了施工進度。為此,在“非典”后期,施工單位日夜奮戰,終于在8月底完成了全部工程,并通過了各個項目的試驗收及檢測,最終于9月28日順利通過了全部質量驗收。10月13日連同該項目的設備及室外配套工程等全部移交給所里使用。配套的溫室工作間工程于11月6日通過竣工驗收。實驗溫室工程將于11月25日交付使用。
分享到
我院重大科學工程項目竣工
發布時間:2003-11-21
|來源: 院辦公室|作者:admin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