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12:拓展合作新空間 提升國際影響力
2012年,全院堅持“以我為主、面向全球、服務創新、合作共贏”的原則,充分利用因公臨時出國分類管理試點單位的有利條件,不斷強化國際戰略合作,創新合作方式,拓寬合作領域,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
不斷深化合作伙伴關系,穩步推進全球戰略布局
促成我國在海外建立的第一個農業科學聯合實驗室——中巴農業科學聯合實驗室在巴西農牧研究院掛牌成立,標志著我國農業科技實施全球布局走出重要一步,成為全院乃至全國農業科技國際合作一個新的增長點。中美聯合實驗室、中歐農業科學聯合實驗室、中羅農業科技園建設等穩步推進??萍疾吭谵r業行業認定的第一個國際聯合研究中心——“農業生物安全國際聯合研究中心”,以及“設施農業國際科技合作基地”、“蜜蜂國家引智示范單位”等一批新的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國家引智基地相繼落戶我院。與意大利、北愛爾蘭、俄羅斯等國科研機構聯合建立“中意果樹科學聯合實驗室”、“肉品加工聯合研究中心”、“草地生態與可持續利用聯合實驗室”,全院國際聯合實驗室數量增加到27家,基本覆蓋了全院八大學科群。
與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歐盟等農業科研機構和大學,以及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非洲能力建設基金會、蓋茨基金會等國際組織和跨國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或重大項目合作協議24份,拓展在生物技術、種質資源、資源環境、農業信息化、農產品加工、食品安全等領域的科技合作。
爭取重大國際合作項目,加強種質資源引進與技術產品國際市場開拓
全年獲得批準各類國際合作項目147項,總經費達2.4億元,比2011年增長56.5%。其中,獲得國外國際合作項目41項,經費1.5億多元,包括比爾蓋茨基金會項目9300萬元。與亞太經合組織(APEC)、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世界銀行(WB)、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CGIAR)、加勒比開發銀行(CDB)、亞太核科技合作協定(RCA)等項目合作持續強化。
繼續強化項目支撐,全年從海外引進各類農作物種質資源共計7600多份,進一步豐富了我國品種資源,為育種研究提供了多樣化的材料來源,增強了我國種質資源儲備和農業科技發展后勁。開拓了禽流感、豬圓環病毒疫苗等在東南亞和非洲國家的疫苗市場,推動動物疫苗在海外市場的多元化。沼氣、小農機、棉花等“走出去”計劃穩步推進。
組織舉辦重要國際會議,提升全院對外影響力
全年組織舉辦了第9屆國際燕麥大會、第6屆國際雜草科學大會、第18屆國際食用菌大會、第13屆國際禾谷類銹病和白粉病大會等大型國際學術會議、科學家峰會、專題研討會49次,及時跟蹤國際相關領域的研究前沿,深化了與國外科研機構的聯系,拓展了合作領域,同時提升了全院的國際影響力和參與組織國際活動的能力。
繼續組織科技英語和專業合作強化培訓班,選派科研人員到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等國際組織開展中短期合作研究,選派作物所、植保所等15個研究所38人赴美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國深造學習,提高了科研人員的專業能力、外語能力和聯合申請項目的能力。同時,邀請《科學》雜志、荷蘭瓦赫寧根大學、CABI等單位的國際知名學者來院作系列報告,進行學術交流,拓展了科技人員的國際視野。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揎椪{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