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肉羊產業發展迅速,年存欄數和羊肉產量均居世界首位,是養殖大國但不是養殖強國,產量仍不能滿足市場需求。近年來牛羊產品價格急速上升,牛羊肉價格是豬肉3倍以上,牛奶價格高于歐美國家,已經影響到居民生活乃至CPI的變動。提高羊肉產量,客觀上要求母羊快速繁殖,達到1年2產或2年3產。我國優良羊品種具有多胎性,一胎可產3-5只羔羊,但母羊泌乳不足則造成母子雙損,給生產帶來損失。過去,生產中用牛奶飼喂或奶山羊代哺羔羊,效果不佳。國外采用幼畜代乳品,其核心主原料為乳制品并有專利保護,也不適用于我國,且造成進口依賴。
羔羊出生后處于一個特殊的生理時期,消化系統、免疫系統等均處在發育階段,消化功能不健全,并且生理變化巨大,需在短期內完成由非反芻過渡到反芻生理時期,瘤胃微生物從無到有,發生發展過程極為復雜,消化系統和免疫系統發育受關鍵營養素影響,整體機能調控難度大于嬰兒哺育。中國農業科學院
飼料研究所基于“建立羔羊健康生理營養調控關鍵技術的理論研究”,發明了植物原料為主導的羔羊系列代乳產品,完成了規范的科學試驗和生產示范,經過不斷技術創新和應用完善,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羔羊代乳品技術及產品。
國產羔羊代乳品以較易消化的大豆、小麥、花生蛋白作為羔羊代乳品的主要蛋白質來源,采用優化的前處理與最適配比,滿足羔羊的營養需要;用地衣芽孢桿菌、枯草芽孢桿菌、酵母菌、植物乳桿菌組成的復合微生物與由纖維素酶和木聚糖酶組成的復合酶,改善羔羊消化道微生物組成,提高羔羊對植物性飼料的消化率。其優勢在于選取了3種植物蛋白源,完善不同蛋白的組合效應,以小麥蛋白粉和花生蛋白粉替代了約50%的全脂豆乳粉和全脂大豆粉和100%的奶粉。減少大豆蛋白比例,降低抗原物質刺激胃腸道引起的遲發性過敏腹瀉。小麥蛋白粉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有誘食和促進開食作用;花生蛋白粉水溶性好,營養價值高,且易被消化吸收,含有比大豆更少的抗營養因子;使用麥芽糊精,使代乳品不易結塊,速溶,沖調性好,延長保質期,同時降低成本;采用復合微生物制劑和纖維降解復合酶。將地衣芽孢桿菌菌劑、枯草芽孢桿菌、酵母菌、植物乳桿菌以適宜比例進行復合,增加菌種間互作,提高瘤胃微生物區系的改善;以纖維素酶和木聚糖酶提高羔羊對植物性原料的消化率,主動調節羔羊胃腸道內環境減少腹瀉等消化不良疾病的發生。
國產羔羊代乳品改變了羔羊隨母哺乳的傳統方式;突破了發達國家羔羊代乳品有乳制品組成的原料瓶頸;將經典的動物營養理論與現代的生物技術相結合,建立了羔羊培育新技術,給我國反芻動物養殖業帶來了技術革新。專利技術自實施以來,實現了羔羊1-2周齡斷母乳,斷奶羔羊進食代乳品健康生長,消化系統發育良好,日增重200克以上,5-6個月齡即達到出欄體重,高于母乳飼喂的羔羊。在北方牧區冬春季枯草期飼料和營養供給不足的情況下,增重、提高成活率的效果更佳顯著。羔羊培育成本減少100元/頭左右,多羔羔羊成活率提高50%,提高了母羊繁殖能力,縮短世代間隔。減少放牧6個月以上,客觀上減輕了放牧對草場的壓力,保護了草原生態。
國產羔羊代乳品經過不斷更新換代,已在全國26個省、區、市4000多個用戶直接應用并受益,10余年來獲得經濟效益103億元。創立了“精準”代乳品品牌,目前已發展成為國內第一品牌,打破了國外進口產品對中國市場的壟斷。其他產品還包括犢牛兩階段代乳品、含有復合微生物酶制劑的犢牛代乳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