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終如始抓好疫情防控 時不我待推進科技創新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農科院黨組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在農業農村部黨組堅強領導下,始終堅持防控疫情和科技創新“兩手抓”“兩不誤”。在疫情防控最吃勁的關鍵階段,嚴格落實分區分級差異化抓重點的工作舉措;在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的態勢下,加速推進全面復工復研,慎終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努力奪取疫情防控和農業科技創新的“雙勝利”,為補實“三農”短板、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一是堅持政治站位,深入學習貫徹中央決策部署。院黨組堅持每周召開專題會議,及時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工作、在湖北省考察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講話和對全國春季農業生產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以及中央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和國務院常務會議精神,把全院科研人員、干部職工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對于疫情形勢的科學判斷和各項部署要求上來,充分認識今年農業農村工作對于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極端重要性緊迫性,積極響應中央號召履行農業科研國家隊職能作用。準確把握國內外疫情防控最新態勢和階段性變化特征,研究部署全院疫情防控和科技創新工作,統籌抓好全面恢復科研生產生活秩序、防范境外疫情輸入、湖北休假人員安全返崗等重點工作,特別是大力推進非洲豬瘟疫苗創制、草地貪夜蛾防控重點技術攻關和加強春季農業生產技術服務、生豬復養技術指導,努力把疫情對農業科技創新和農業農村發展的影響降到最低,真正把政治意識體現在創造性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上。
二是統籌協調指揮,因時因勢調整工作舉措。唐華俊院長、張合成書記親自掛帥,靠前指揮全院疫情防控和科研業務恢復工作,吳孔明副書記、副院長負責日常協調指揮和應急處置,院領導班子其他成員按分工統籌負責疫情防控和業務恢復指導工作。研究制定《關于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重點業務工作、有序推進科研生產復工的通知》共36條具體要求,并每周修訂、動態完善、全院解讀,指導院機關各部門及院屬各單位抓嚴抓細疫情防控,抓緊抓實復工復研。根據疫情形勢變化和屬地政策情況,因地制宜確定到班到崗安排,地處低風險地區的研究所全面恢復正常科研生產秩序,地處中風險地區的加快恢復,京區單位全面恢復準備就緒,湖北地區油料所安全有序恢復重點工作。秉承“三不誤”(不誤農時、不誤重大專項、不誤重點工作),突出“三優先”(低風險優先、國家重大任務優先、不誤農時任務優先),堅持“三調度”(科研進展調度、基地復產調度、工程項目調度),落實各所“一方案一計劃”(全面恢復科研工作總體方案、近期低風險有序開展科研工作計劃),統籌推進重點任務復工復產。緊盯重點部位、重點人群疫情防控,進一步在流程上理順、在細節上補漏、在責任上落實、在關口上把牢,把“守好門”“管好人”“人盯人”、日報告零報告、14天隔離等具體措施貫徹始終。強化監督檢查,對落實要求不盡責、疫情防控不擔當、復工復研不作為的領導干部,按規定嚴肅問責,在全院上下形成全員抗擊疫情和加快復工復產的良好氛圍。
三是搶抓農時季節,第一時間恢復基地試驗。試驗基地是農業科研的第二實驗室,其生產活動具有很強的季節性。院黨組科學把握疫情防控形勢,第一時間印發《加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恢復試驗基地科研生產活動工作方案》,按照地區風險等級制定差異化的工作措施,根據輕重緩急,科學合理、安全有序恢復養殖場、質檢中心、試驗基地等科研生產活動,盡可能減少疫情對全院科學試驗、監測觀測等工作的影響。嚴格落實工作責任,堅持信息報送機制,準確掌握全院各所各基地疫情防控和科研恢復動態,及時解決實際困難,確保在基地開展科研生產活動人員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截至目前,全院已復工復產基地84個,占報告基地總數的80.8%。在決戰脫貧攻堅最后300天的關鍵節點,堅持“脫貧攻堅主戰場在哪里,中國農科院專家團隊就到哪里”的擔當精神,堅守“不脫貧不松勁,脫了貧不脫鉤”的莊重承諾,堅持防疫、幫扶“兩不誤”,突出重點、分類施策,匯集全院各方力量,聚焦院科技幫扶重點貧困縣,通過產業科技支撐、搭建產銷對接平臺、選派優秀干部掛職等有力措施,以更大的決心、更實的行動、更強的力度推進科技扶貧,為“三區三州”21個貧困縣按時脫貧摘帽和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做出更大貢獻。
四是圍繞國家需求,重大科研攻關再創佳績。院黨組成立有序恢復科研業務指導組,及時調度重點科研業務恢復情況,有針對性解決問題,大力推進科技聯合攻關、國家獎勵申報、基金申報等重點工作。指導研究所成立重大科研任務領導小組,采取“三班倒”錯峰安排重點業務、優先安排國家重大科研需要和農時急需的科研團隊進實驗室開展科研工作等方式,保障“重大重點”項目率先恢復正常;通過調研團隊實驗需求、調整優化管理模式、延長實驗室運行時間等方式,不斷提高科研平臺運行效率;通過實施人員精細化管理、強化返崗人員防護措施、安排研究生隔離酒店等方式,鼓勵符合復工條件的在職人員和高年級研究生盡快返崗開展工作。截至目前,全院307個創新團隊已全部復工,團隊科研人員到崗率超過70%,已啟用的100余個重點科研平臺日均實驗人數超過2000人;各研究所主持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基金重點重大類項目和創新工程院級重大任務均已恢復,其中超過四成項目的恢復程度超過70%。積極采取措施,克服困難開展南繁育種、小麥春季調查、春耕備耕、重大科研任務等重點工作,優先保障“藏糧于技”任務實施。加快非洲豬瘟防控科研攻關,篩選出多個抑制天然免疫信號通路的病毒基因,基因缺失疫苗獲準在指定區域開展臨床試驗,為重大疫病防控和公共衛生安全提供了強有力科技支撐。組織召開支撐生豬復養研討會,正式發布規模化豬場復養、非洲豬瘟診斷與檢測、清潔消毒3項升級版技術要點,為生豬養殖企業及時提供關鍵技術支撐和服務。組織制定疫情防控期間草地貪夜蛾防控科研工作方案、沙漠蝗監測與防控研究工作方案,一線人員在云南、河南和北京持續開展田間監測、蟲害規律、技術防控等研究,在遷飛定殖、化學防治、天敵昆蟲等方面取得新進展,為農業農村部聯防聯控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
五是緊盯重大工程,穩步推動基建項目復工。針對在建項目多、建設地點分散、施工現場流動人員多等問題,院黨組及時組織制定《重點人群(施工工地人員)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指導建設單位按項目成立疫情防控工作組,制定并嚴格執行現場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應急預案,嚴格按照屬地管理要求,分區分級、有序組織基建項目開復工。全院受疫情影響的33個項目,目前已復工22個,施工現場總人數已達1070人,現場全部采取封閉式管理,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堅持每天調度全院在建項目的現場防控、新進場人員、開復工計劃以及勞務人員進場計劃等情況。充分發揮信息化辦公優勢,就農業基因組學研究中心報批、國家畜禽種質資源庫籌劃等重點工作,召開了近30次專題視頻會議研究部署、協調推進;就國家作物種質庫新庫、馬連洼研究生宿舍等京區重點工程加強現場檢查,督促各建設單位、施工單位落實落細防控要求,加快推進建設。為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基建工作的后續影響,積極指導和協助建設單位采取有力舉措,對項目工期控制、成本控制、合同履約帶來的不利影響,提早謀劃切實有效的管理和應對措施,指導各建設單位防控風險、減少損失,確保“十三五”各項建設任務圓滿收官。
六是強化戰略研究,農業農村政策建議成果豐碩。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對全球農業農村的影響廣泛而深刻,院常務會審議通過《新型冠狀肺炎疫情對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影響研究》任務,第一時間作出應急研究安排。組織農經所、信息所和營養所的專家團隊,迅速開展糧食、肉類、蔬菜、農民收入、脫貧攻堅、農業農村投資以及鄉村環境整治等縱橫兩個維度的應急戰略研究,動員自然科學類研究所積極研究新冠疫情對農業產業發展的影響及應對策略,凝聚合力為農業農村政策制定發揮智囊團作用。向上級部門和相關部委及時報送我院專家的咨詢報告,以戰略中心咨詢報告的形式報送34篇,通過人民日報內參等渠道上報8篇,其中2篇獲得國家領導人批示,13篇獲得部級領導批示。積極謀劃習近平總書記致我院賀信3周年系列活動,細化工作方案,推進各項任務安排,以實際行動和工作成效回應總書記的親切關懷和殷切期望。及時啟動“十四五”發展規劃編制,通過深入分析世界農業科技發展趨勢和我國農業產業發展的科技需求,準確研判我院“十四五”發展機遇、困難和挑戰,明確目標要求、重點任務、保障措施,指導激勵全院廣大干部職工和科技人員銳意進取、勇攀高峰。
七是突出重點人群,抗疫防線牢不可破。針對我院研究所地域分布范圍廣、油料所位于疫區一線、人員類別層次結構復雜、國際合作交流廣泛、京區大院人員流動性強且與社區統籌管理等防控難度大的特殊情況,院黨組始終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審時度勢,綜合研判,及時調整應對策略,制修訂包括《我院湖北人員返崗政策及要求》《關于做好境外返回人員防控工作預案》等相關制度措施28項。根據形勢發展突出抓好境外返回人員管控工作,對在職職工、聘用人員、離退休人員、博士后、外國專家、外交官、國際職員、研究生、留學生等全口徑人員及其家庭成員、院所轄區內的外單位人員的近期出入境情況開展全面排查并建立臺賬,強化跟蹤調度、信息報送;及時掌握在鄂人員返京返程政策,指導幫助他們安全有序返回;加強一線值守人員的關心關愛,落實好報酬補助政策,提高防護等級,完善防護措施,加強職業傷害保障。及時調整防控重點部位、核心區域和重要措施,優化防護物資調配,加強門崗值守及車輛通行證、人員出入證“雙證”管控,對公共辦公區、公寓樓、出租房屋等關鍵區域加強監管,細化落實聯防聯控各項措施。院領導深入調研并率先出臺院機關全面返崗復工預案,引領全院平穩過渡至正常工作狀態。
面對新形勢新階段新要求,中國農科院將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以高度政治責任和使命擔當,疫情防控決不松勁,重點業務工作狠抓落實,推進科技創新時不我待,為夏糧田間管理和春耕生產、生豬生產恢復、“菜籃子”產品穩產保供、農民就業增收及脫貧攻堅等“三農”工作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