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期間,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是一個熱門話題。人大會議未開,可吉林省的代表,在北京卻有了新的行動。3月2日下午,全國人大代表、吉林省省長洪虎一下飛機,顧不上休息,就帶領吉林省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有關部門負責人,專程來到中國農科院,與科技人員商量共建中國農業科技東北創新中心的事。
全國人大代表、吉林省省長洪虎(左一)與中國農業科學院翟虎渠院長暢談共建中國農業科技東北創新中心
洪虎說,“兩會”期間,全國人民都關心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話題。說“振興”不能僅僅是一個口號。我作為一個人大代表,需要落實在行動上。吉林省提出一個新觀點,就是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與解決“三農”問題結合。
全國人大代表、吉林省省長洪虎在共建中國農業科技東北創新中心協議簽字儀式上致辭
吉林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具有豐富、優質的農業資源,素以“黃金玉米帶”著稱。吉林的人均糧食產量、糧食商品量及出口量一直居全國首位,其中玉米產量占全國的1/7。
洪虎說,農業的發展與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現代農業發展離不開科技的支撐和推動。選擇解決“三農”問題為切入點,推進全省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是形勢的需要。如果把吉林的農業搞上去,就使吉林具備了較強的帶動能力和輻射作用。
中國農科院作為國家農業科技創新的主體,有國家重大科學工程等基地和技術平臺。共建“中國農業科技東北創新中心”,是國家與地方農業科研資源的有效整合,符合國家農業科技發展的戰略要求,這個想法和中國農業科學院一拍即合。中共中央候補委員、中國農科院院長翟虎渠高興地說,共建中國農業科技東北創新中心,標志著雙方的合作邁出了實質性步伐,也使吉林省農業和科教優勢得到進一步發揮。
然而,雙方的商談并非說說而已。3月2日,他們就共建中國農業科技東北創新中心簽訂了協議:聯合申報實施國家級農業科技項目或具有區域特色的國際合作項目;共同組織重大農業科技成果的示范、推廣和產業化開發;提供開放課題與客座研究條件,聯合培養研究生等。(科技日報記者 范建 實習生 張紅菊 攝影 丁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