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第65屆大會上,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和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聯合授予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小麥誘變育種團隊“卓越成就獎”,授予該團隊成員郭會君副研究員“植物誘變育種女性成就獎”。這是該團隊繼2014年榮獲FAO/IAEA聯合司授予的誘變育種成就獎之后的又一獎項。FAO總干事屈冬玉和IAEA總干事拉斐爾·馬里亞諾·格羅西出席頒獎儀式并頒獎。我國常駐維也納代表團王群大使應邀出席頒獎儀式并致辭。
核能輻射誘變技術是植物育種的有效途徑之一。在國家原子能機構的長期大力支持和協調下,該團隊近20年來,一直作為IAEA亞太區域誘變育種技術合作項目牽頭國總協調員單位,組織亞太區域成員國實施作物誘變育種國際合作項目,為發展中國家培訓青年誘變育種科研人員,發起成立了亞太植物突變研究協會,與FAO/IAEA聯合中心合作,共同發起和主辦了第一屆亞太植物誘變育種協作網研討會,成立了植物誘變育種協作網。為亞太區域成員單位以及非洲、東歐等跨地區成員國提供了多種農作物種子的輻射誘變處理服務,推動中國作物誘變育種及產業應用“走出去”,為核技術促進全球糧食安全及農業可持續發展作出了中國貢獻。
據團隊首席科學家劉錄祥研究員介紹,小麥誘變育種團隊長期致力于作物多樣化誘變育種技術創新、新種質創制與新品種培育。“十三五”期間育成及合作審定“航麥247”“航麥287”“航麥501”“航麥2566”“航麥3290”“魯原502”等小麥新品種10余個,累計應用8000多萬畝,增產糧食40多億公斤,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為保障國家小麥口糧絕對安全作出了積極貢獻。(通訊員 衛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