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2019中國農業展望大會在北京開幕,農業農村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發布了《中國農業展望報告(2019-2028)》。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韓俊在主旨講話中指出,中國持續推進的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積極成效,農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的理念逐步形成,農產品供給總量充足,市場運行總體平穩。要大力培育土地經營權流轉市場,把更多的小農戶培育成適度規模經營的家庭農場,提升農業效率。要按照適應世貿規則、保護農民利益、支持農業發展原則,研究完善農業支持保護政策,繼續擴大農業對外開放。中國的農業監測預警工作近年來取得積極進展,中國農業展望大會已經成為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內外交流平臺,要高度關注農產品市場運行中新變化,深入分析研究,用信息引領農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張合成在致辭中表示,中國農業展望報告的發布,讓生產經營者有了權威的信息供給渠道,各級政府及農業部門有了系統的決策數據支撐,中國農產品供求關系開放和透明程度進一步提高。我國已經建立了一支專業性的分析師隊伍,建成了適合中國國情的農業短期和中長期的監測預警分析模型,形成了內外聯動的會商機制,已經在引導生產、引導消費、科學調控農產品市場等方面發揮了一定的基礎性作用。中國農科院將進一步加強農業監測預警人才隊伍建設,建立符合國情農情的農業監測預警體系,建立全產業鏈的信息監測統計、分析預警、信息發布和信息服務制度,引導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司長、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唐珂發布了《中國農業展望報告(2019-2028)》。報告預計,2019年中國糧食生產將保持穩定,農業保障能力和質量效率進一步提升,農產品消費升級繼續保持較快勢頭,國內外農業融合互動進一步增強,農產品價格總體平穩,部分品種市場波動風險較大。未來10年,口糧生產穩中有增,農產品消費總量增速放緩,消費結構轉型升級明顯。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不斷完善,成本推動價格總體趨漲。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融合互促,中國農產品進出口市場更加多元化。
大會執行主席、農業農村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秘書長許世衛研究員作“中國農業展望的技術支撐”主題報告。下一步,中國農科院將在農業農村部的領導下,繼續加強基礎性工作,擴大國際技術合作交流,完善中國農業監測預警體系,加強農業信息監測預警和發布,提高農業綜合信息服務水平,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大會對未來10年中國主要18種農產品的生產、消費、貿易、價格等走勢進行了專題發布,并圍繞國際貿易、小農與現代農業、農業大數據與監測預警、數字農業、電子商務扶貧及農業資源與環境等6項熱點問題開展了專題研討,60多位權威人士與領域專家奉獻了精彩報告。本屆大會是我國召開的第6屆農業展望大會,大會以“信息引領農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大會的召開為強化農產品市場導向、釋放市場變化信號、優化市場資源配置以及判別未來農業走勢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和政策依據。
大會開幕式由中國農科院副院長吳孔明院士主持。聯合國糧農組織代表文森特·馬丁、歐盟委員會代表塔索斯·阿尼奧蒂斯、河南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申延平先后在開幕式致辭。有關部委、各級農業部門、高校及科研機構、國際組織、企業領導和專家以及來自農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行業協會、涉農企業、咨詢機構人員,涉農金融證券、期貨從業人員及新聞媒體代表等900多人參加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