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食物觀——運用新發展理念解決糧食安全問題的生動實踐
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并在聯組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要樹立大食物觀,從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發,掌握人民群眾食物結構變化趨勢,在確保糧食供給的同時,保障肉類、蔬菜、水果、水產品等各類食物有效供給,缺了哪樣也不行。
總書記提出的“大食物觀”,一是要調整優化食物生產結構和區域布局,二是要豐富擴大食物來源,三是要以需求導向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我認為,這是新發展理念在糧食安全問題上的一次生動實踐,可以講,大食物觀充分體現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理念。
——以創新為支撐。樹立大食物觀,要強化生物技術創新,推動植物基蛋白、細胞基蛋白等生物合成食物產業發展,強化農業產業現代化技術配套,推動設施農業、植物工廠規模化發展。
——以協調為原則。樹立大食物觀,要因地制宜,立足國土資源稟賦,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構建糧經飼、種養加、農牧漁協調發展的食物生產結構和區域布局。
——以綠色為前提。樹立大食物觀,要注重保護生態環境,在挖掘動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種質資源和森林、海洋食物資源潛力的同時,必須充分評估資源環境的承載力。
——以開放為手段。樹立大食物觀,要放眼全球,大力拓展國際市場,構建安全穩定的食物供應鏈,形成充分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食物有效供給大格局。
——以共享為目標。樹立大食物觀,要以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費需求,推動實現全民健康為最終目標,這也是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具體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