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發展戰略研究院、中國農業科學院戰略研究中心、中國農科院鄉村振興學院主辦,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承辦的“農經觀察”第23期會商會議,就“實現大豆穩產增產保供的路徑探索”進行了研討。農業農村部原副部長、農經觀察學術指導余欣榮,中國農科院黨組書記張合成出席會議并參與研討。副院長梅旭榮主持會議。
會議圍繞我國大豆種業現狀問題與振興路徑、市場供需形勢及后期走勢、“十四五”增產潛力、大豆進口面臨的挑戰和對策等重點問題展開深入交流與討論。
與會專家認為,我國目前已經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大豆種業研發體系,基本滿足了生產發展需求,但也存在基礎研究落后、種質資源優勢尚未轉化、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不夠完善、種業企業自我發展滯后等問題;我國大豆進口量在短暫下降后再創新高,今年國產大豆價格達到歷史最高水平,未來10年大豆消費量繼續增長,產需缺口呈擴大趨勢;“十四五”期間大豆面積保持穩定在1.4億畝,不同情景下預計總產量可增加2100-2500萬噸;未來我國大量進口大豆的趨勢保持不變,極端天氣災害、氣候變化、政治風險等因素將是中國大豆進口面臨的挑戰,要加快大豆科技創新,提高國內大豆生產能力,加強與大豆主產國的合作等。
會議強調,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原則,科學謀劃我國大豆產業發展新格局,準確把握大豆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特點。與會專家指出,要正確處理國際國內爭市場、國內糧豆爭地、蛋白豆和油豆“爭寵”、傳統的品種和基因品種爭地位、價格和補貼爭導向等“五爭”問題。要在夯實科技基礎,扶持種業企業,創新科技管理方式等方面下功夫,順勢而為促進我國大豆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來自農業農村部、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農科院等單位相關負責人和代表應邀出席會議并點評指導。會議進行了全程直播。(通訊員 劉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