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學與思考】弘揚科學家精神 勇做鄉村振興科技中堅
5月27日,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出席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支撐鄉村振興”報告會并作報告。在報告中,韓長賦部長特別談到了要弘揚科學家精神,守好報國為民的科研初心,牢固樹立科技創新、服務國家、造福人民的信念,勇挑科技強國的使命擔當,弘揚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為我國農業科技進步和“三農”改革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韓長賦部長的報告,高屋建瓴、鞭辟入里,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和豐富的思想內涵。我們必須深刻學習領會,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扎實踐行“求真篤行、敬農致用”的院訓,充分發揮典型引領作用,全面深入推進創新文化建設,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的思想保證。
一、要強化政治引領,大力弘揚愛國奮斗精神
韓長賦部長指出,搞農業科技沒有點精神沒有點情懷還真搞不了,至少是搞不好。回首中國農業科技事業,在短短數十年中由弱漸強,直至在世界舞臺上具有重要影響力,為我國農業生產力得到極大解放,農業農村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為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和保障發揮了重大作用。農業科技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已經由“一五”時期的不足20%提高到2018年的58.3%。這些成就的取得離不開一大批農業科學家的篳路藍縷、披荊斬棘。他們重道義、勇擔當,有著深沉的家國情懷,愛國精神融于他們骨血里。引領新時代農業科學家精神,守好報國為民的科研初心乃第一要義。
全院各級黨組織要教育引導全院廣大農業科學家時刻牢記為誰搞科研的初心使命,大力弘揚愛國奮斗、科技報國的價值觀,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將個人的理想追求與黨、國家和人民的奮斗目標和共同理想緊密結合在一起,把個人夢、團隊夢融入中國夢,要激發全院干部職工科技強國的使命擔當,認清與國際先進農業科技之間的差距,激發報國為民的擔當和自覺,不斷增強科技創新的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榮譽感,敢于挑戰、勇于攻堅,力爭從“跟跑”“并跑”到“領跑”,爭做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模范。
二、要加強思想引領,把貫徹落實“三個面向”重要指示精神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
韓長賦部長指出,要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重點研讀《習近平關于“三農”工作論述摘編》,引導和帶領農業科學家深刻領悟習近平“三農”工作思想和科技創新思想,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在世界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不進步就是退步。我國農業科技整體水平在國際上還處在第二方隊,不少關鍵核心技術還受制于人,有些農業科技領域還處于“卡脖子”的狀態。不能讓別人用“斷供”“封關”掐住我們發展的命脈,因此這就需要廣大農業科學家咬牙突破、快馬加鞭、奮起直追,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突破短板和瓶頸,“補上水桶最短的一塊木板”。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著重解決好科研和生產“兩張皮”的問題,真正讓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只有農業科學家們勇挑重擔,大力發展農業科技,走科技支撐引領農業發展的道路,不斷創新,培育大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成果,才能真正提升我國的農業科技實力,增強我們應對風險挑戰的底氣。
全院各級黨組織要持續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賀信精神,把握農業科技創新的總方向、總目標、總任務、總要求、總抓手,明確農業農村發展進入新時代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鼓勵廣大農業科學家放寬視野,以開放包容的心態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勇于探索、追求成功。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將“兩個維護”具體體現在善于察實情、敢于講真話、勇于解難題中,將力量凝聚到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來。
三、要增強典型引領,樹立一批科技報國的先進典型
韓長賦部長在報告中提到了“祁陽站精神”、袁隆平院士、徐一戎教授、“南繁硅谷”科學家等在“三農”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例子,為廣大農業科學家樹立了榜樣和奮斗的方向。創新靠人才,在知識創新、科技創新、產業創新不斷加速的時代條件下,人才資源已成為最重要的戰略資源。綜合實力的競爭,說到底就是人才競爭,把人才優勢轉化為知識優勢、科技優勢、產業優勢,就能贏得競爭的主動權。要在農業科學技術的研究開發中取得重大突破,必須有一大批能夠掌握和駕馭高新技術的高素質科技專家。
全院各級黨組織要發現和培養一批具有深厚造詣的世界一流科學家,一批具有國際視野,勇于和善于創新的杰出青年科學家,打造農業科技人才培養的新高地。要系統挖掘、宣傳中國農科院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中涌現出的先進事跡,做到科研主戰場在哪里,宣傳鏡頭就跟隨到哪里。宣傳優秀科學家不僅要宣傳他們的科研成果,還要宣傳他們百折不撓、甘于奉獻、團結協作、前赴后繼的高尚精神,讓農業科學家精神成為干事創業的動力,農業科學家理想成為樹立遠大志向的標桿,引領全院廣大農業科技工作者共同成長為鄉村振興中的科技尖兵。
四、要注重文化引領,厚植創新創業沃土
韓長賦部長指出,人才培養不是單純的科研水平培養,更要從思想、品行、能力、素質等多方面加以引導和提升。創新是永遠不會過氣的主題。中國共產黨人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也正是不斷創新、與時俱進的結果。新時代的農業農村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之變局,面對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鄉村綠色發展等主流導向,農業科技領域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出現,也對科技供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形勢下,廣大農業科學家要發揚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放寬視野,開放包容,準確把握世界農業科技前沿熱點問題,積極推進多學科、跨學科交叉研究,真正推動我國農業科技在世界上領跑。
要大力推進新時代創新文化建設,構建激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科研文化和紀律嚴明、環境寬松的科研制度。要堅持以科研為本,通過學科建設、崗位管理、資源配置等手段,打造特色鮮明、內涵豐富的特色院所文化和團隊文化,培養有理想、敢擔當、勇創新的農業科學家群體,構建形成制度完善、學風優良、環境和諧的創新文化氛圍。
新時代帶來新機遇,新時代迎接新挑戰。全院干部職工要傳承一代代農科人的優良傳統,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僅要以創新突破領跑變革潮流,更需要以偉大的農業科學家精神開啟新征程、展現新擔當、創造新成就、奮發新作為,為加快“兩個一流”建設,為全面支撐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和農業農村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用實際行動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