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4名專家榮獲各級五一勞動獎章。中國工程院院士、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員李培武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侯水生被授予“中央和國家機關五一勞動獎章”;上海獸醫研究所動物生物安全共性技術團隊首席科學家陳鴻軍研究員被授予“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農業農村部環境保護科研檢測所農業環境污染修復研究中心副主任、重金屬生態毒理與污染修復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孫約兵研究員被授予“天津市五一勞動獎章”。
李培武院士潛心糧油質量安全研究 37 年,在糧油生物毒素檢測與控制技術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帶領團隊研制試劑盒 29 種、檢測儀5 種,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技術發明和科技進步二等獎 3 項,制定國家和行業標準41項,為提高我國糧油質量安全水平作出重要貢獻。
侯水生院士率領團隊創制了全球最大的、遺傳多樣性最豐富的肉鴨專門化品系資源庫,發現了一批具有重大育種價值的基因,開創了肉鴨分子育種新領域,培育出的4 個國審肉鴨新品種在2022 年出欄肉鴨超過15 億只,全國市場占有率達到 40.1%,成功打破了國外對我國瘦肉型肉鴨品種市場的絕對壟斷,使我國肉鴨育種理論和技術研究走在世界前列。
陳鴻軍研究員長期從事非洲豬瘟、動物流感、畜禽腺病毒病等重大動物疫病和新發病的生物安全風險預警與防控技術研究,積極探索生物安全共性理論與公共政策創新研究,在非洲豬瘟疫苗技術研發方面取得突破,引領上海市實驗動物標準制定和生物安全實驗室標準化建設,助力填補上海市實驗用禽技術監管空白,為涉農高校和研發機構提供技術支撐。
孫約兵研究員長期從事農田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技術研究與推廣,聚焦產業瓶頸,研制重金屬污染治理靶向高效鈍化產品,研發集成阻控技術體系,在天津、湖南、廣西等地大面積應用,推廣面積 100 多萬畝,有效解決了系統性技術研發和集成應用不足問題,真正做到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到農業綠色發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