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分,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出臺了《中國農業科學院成果轉化獎勵辦法(試行)》。
出臺該獎勵辦法是中國農科院“破四唯”的有力舉措。四唯“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是當前項目評審、人才評價和機構評估中出現的錯誤導向。其中,“唯論文”作為“四唯”之首,危害最大,無形中加劇了科技與經濟脫節、科研與生產“兩張皮”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完善人才培養、評價、流動、激勵等制度機制,切實解決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等問題”。2018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若干意見》,要求“克服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傾向,注重標志性成果的質量、貢獻、影響”。
“破四唯”的關鍵在于立。農業領域應以促進科技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為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作為立的方向。無論是脫貧攻堅還是鄉村振興,都亟需科技的支撐與引領。復雜高深的成果、邏輯嚴密的論文,只有在田間地頭開花結果,才能最終實現價值。針對有效農業科技成果供給不足和科技成果轉化效率低、速度慢等問題,《中國農業科學院成果轉化獎勵辦法》通過設置成果轉化優秀團隊獎和知識產權轉化獎,重點激勵創新創造創業一體化發展并為社會和產業進步做出突出貢獻的團隊及個人,樹立科技成果和知識產權轉移轉化及產業化的先進典型,從而進一步強化圍繞市場和產業需求的科技成果研發及快速轉化。
獎項設置的關鍵在于評和用。該獎勵辦法,一是注重分類評價。按創新團隊人員配置和實際工作,以及不同類型知識產權的特點,量化了技術創新、轉化收入和社會效益等評審條件及其權重,重點突出成果和知識產權的實際應用效果。二是科學設計評審過程。將建立具有企業經營管理、技術轉移、知識產權和不同技術背景的評審專家庫,每次從專家庫中隨機選取專家組建評審委員會,并實行回避和公示制度。三是明確評獎結果運用。在現代院所評價中,該獎項等同中國農科院科學技術成果獎賦分,從細節上體現了將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作為院所發展的兩大基石。獲獎一次的主要轉化人員有機會晉升高一級職稱,獲獎兩次及以上的主要轉化人員有機會聘任三級研究員,并優先推薦參加院轉化英才評選以及優先推薦參評中國專利獎等相關國家獎項等。
今年是脫貧攻堅最關鍵的一年,也是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的一年。中國農科院從國家隊的使命和職責出發,以“破四唯”為手段,以促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為目標,出臺成果轉化獎勵辦法,將有效激發科技人員的創新活力,整體統籌機構和社會資源優勢,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進程,有力發揮科技創新對扶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引領支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