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14:強化基礎設施條件 科研保障持續增強
2014年,中國農科院進一步夯實科研基礎設施條件,助力全院科研工作不斷取得新突破。
加大規劃編制力度,謀劃重大建設項目。編制完成院京區土地功能定位方案、通州院區概念性規劃以及18項院所區規劃,將為建設定位明確、功能清晰、設施配套、環境和諧的院所區發揮重要作用。跟蹤落實《農業創新能力條件建設規劃》項目,申報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41個,獲得批復26個;申報項目初步設計和概算21個,獲得批復18個;落實年度投資比上年增長了12.7%,是“十二五”以來下達投資計劃最多的一年。國家農業重大氣象災害模擬艙、農業科研大數據中心、北京田間科學實驗中心等5個重大題材項目完成預研咨詢,作物分子育種國家工程實驗室、生物安全高級別實驗室、畜禽改良中心等重大在建項目進展順利。全院28個項目通過竣工驗收,建成或改造科研用房、科研輔助用房實驗用房、溫網室近10萬平方米,為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發揮了有利的條件支撐作用。

加強科技平臺建設,提高科技平臺規模。積極編制農業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網絡等“十三五”規劃建議并上報有關部門,進一步增強了科研條件平臺建設與學科發展的系統性、配套性。持續推進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工作,深圳基因組研究所的農業基因大數據農業部重點實驗室獲批納入實驗室體系,8個綜合重點實驗室、10個專業重點實驗室啟動了條件能力建設計劃。獲批新建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5個,至此依托全院建設的農業部風險評估實驗室總數達25個。評選出30多個院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全院學科平臺體系,促進中下游學科的快速發展。

加強基地建設管理,推動基地開放共享。創建農業部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與集成示范基地,全院有6個基地進入了全國100個創新基地體系。全力推進北京南口、海南南繁、甘肅張掖、江西高安、湖南沅江等重點基地建設。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針對性的解決建議方案,進一步強化了院屬綜合基地管理。研究制定了基地工作考評細則,積極促進基地開放共享,目前已有棉花所三亞基地、油料所陽邏基地等13個基地對本單位以外的40多家單位開放共享,共享用地808畝。

信息化建設加快推進,科研網絡條件明顯改善。組織制定了全院信息化發展10年規劃,有序推進院所信息化建設。視頻會議系統、邏輯內網和OA系統已投入使用。電子文獻資源建設步入常態化、規范化和制度化軌道。全院網絡升級改造和網絡帶寬提升基本完成,網絡速度顯著提升,科研資料的獲取將更為便利,行政工作效率將進一步提高。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