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4日至6日,全國植物分子育種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友誼賓館隆重召開。科技部農村司賈敬敦副司長、農村中心王喆副主任、863聯合辦公室傅鷗處長、農村處王學勤處長、農村中心陳兆波處長,中國農業科學院翟虎渠院長、中國科學院李家洋副院長、原北京大學許智宏校長、中國作物學會分子育種分會萬建民會長等有關領導出席會議。來自全國25個省(區)120個科研院校的680多名科技工作者參加了會議。
會議由科技部863計劃現代農業技術領域辦公室主辦,中國作物學會分子育種分會承辦。科技部農村中心王喆主任代表主辦單位講話,中國農業科學院翟虎渠院長和原北京大學校長許智宏院士分別代表科研單位和高等院校為大會致詞,祝賀大會順利召開并取得圓滿成功!
近年來,隨著植物基因組學研究取得一系列突破性進展,以分子標記、轉基因技術為代表的分子育種技術已成為植物育種發展的重要方向,正在推動植物育種科學發生重大變革,傳統的“經驗育種”正逐步向定向高效的“精確育種”轉化。在國家863、973等計劃的支持下,我國在植物分子育種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有力地支撐了我國現代農業發展。但目前跟蹤性研究較多,原始創新少,規模化植物分子育種技術平臺和設施平臺有待進一步完善。舉辦這次“全國植物分子育種學術研討會”,對于組織全國廣大植物分子育種工作者開展學術交流,促進學科發展,進一步提高植物育種科學的創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會議特別邀請中國科學院李振聲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莊巧生院士、范云六院士,南京農業大學蓋鈞鎰院士、華中農業大學傅廷棟院士、中科院上海生科院陳曉亞院士、武漢大學朱英國院士、福建農科院謝華安院士、863計劃現代農業技術領域專家組成員黎志康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張愛民研究員和朱禎研究員蒞臨大會,并做大會報告。圍繞基因挖掘與鑒定、分子標記與品種分子設計、轉基因技術及應用三個專題,大會設置三個分會場,108位專家做了學術報告。
通過學術研討,代表們普遍認為為了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植物育種學科的發展,需要進行全局性、戰略性和前瞻性統籌規劃。應加強植物基因資源和新基因發掘的理論基礎與技術創新,加強重要性狀形成的分子基礎及功能途徑研究,加強育種新技術新方法與高效育種技術研究,加強育種協作網絡建設,培育適合不同用途的優質高產抗性新品種,整體提升我國植物育種研究水平和國際競爭力。
分享到
全國植物分子育種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發布時間:2009-01-08
|來源: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作者:admin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