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玉米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暨籽粒低破碎機收技術現場會”在河南省漯河市舞陽縣召開。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張合成,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司長張延秋、農業機械化管理司司長張興旺、科技教育司副司長張曄,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主任劉天金,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技術開發推廣總站站長劉恒新等出席活動。
會議展示了國家玉米良種攻關篩選的9個適宜在黃淮海地區種植的高產高效籽粒機收代表性品種,這些品種抗倒性好、抗病性強、脫水快、產量高(折合標準水分產量為590.7~792.6公斤/畝),代表了國內機收籽粒玉米最高育種水平,有望在黃淮海大面積推廣應用。同時,現場演示和介紹了雷沃谷神4YL-5M自走式聯合收獲機等國內外企業生產的11臺性能優異籽粒聯合收獲機、籽粒烘干設施的應用情況。國家玉米良種攻關秘書長、作科所王天宇研究員代表攻關專家委員會匯報了4年攻關工作開展情況。參會人員對此次活動的“機收品種+高效技術+農機收獲+籽粒烘干”四結合的展示示范模式給予了高度評價。
張合成充分肯定國家玉米良種聯合攻關在優異種質資源挖掘、籽粒機收品種選育、配套機械研發等方面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突破。他強調,要堅持玉米良種聯合攻關,發揮科研單位基礎性公益性研發優勢,突出企業主體地位,加快構建高質量、高水平、高效能的現代種業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體系。一要把高產優質水平提升作為攻關的首要任務。加快培育和推廣高產穩產、綠色生態、優質專用、適宜全程機械化新品種,實現種業高質量發展。二要突出良種良法良機融合。實現玉米機收品種、高效栽培技術、農機收獲裝備和籽粒烘干設施深度融合。三要突出理論技術支撐。作科所要強化牽頭責任,將牽頭任務落實到位,走在育種理論和技術創新的最前沿。四要突出協作配合。各相關單位形成共同支持、推進良種聯合攻關的強大合力,推動良種聯合攻關持續深入開展。
中國農科院科技管理局局長任天志、作科所所長劉春明、生物所所長李新海,以及河南省有關領導和專家出席活動。來自全國主產區育種、栽培、農機、種業、種植戶等玉米生產上中下游各環節260余人參加活動。(通訊員 衛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