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年來,中國農業科學院獲得的科研經費支持強度持續增長,牽頭承擔的國家科技計劃項目不斷增加。在此條件下,能夠解決哪些產業和學科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產出哪些叫得響的重大成果,成為國家和社會對中國農科院的普遍關切。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對我院提出了“三個面向”、“兩個一流”的指示,李克強總理要求我院要產出更多更有分量的科技成果。新形勢下,如何持續提升重大成果產出效率和能力,解決一批產業重大需求和核心科學問題,推動產出具有影響力和顯示度的標志性成果,成為體現“創新國家隊”作用的關鍵。
為了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指示精神,持續提升科研產出效率,推動產出一批突破性、革命性重大成果,在全面征集、研究篩選、學術委員會咨詢、綜合凝練等前期工作的基礎上,中國農科院利用創新工程經費在2018年首批共支持8項重大產出科研選題,支持總經費額度達到3000萬元。這些選題是全院重點優勢學科領域近期科研工作成效和進展的杰出代表,方向涉及水稻、玉米、小麥、馬鈴薯、肉牛、細毛羊等動植物新品種培育,農作物優異基因發掘,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產品、重大動物疫病標記疫苗、飼用抗生素替代關鍵產品等產品創制及產業化等方面的內容,體現了未來農業科技的發展方向和農業產業的重大需求。通過對選題進行全方位、持續性傾斜支持,開展定向培育,力爭3-5年內突破若干核心科學問題與關鍵技術,推動產出原創性、突破性重大科技成果,取得系列重大產品,不斷提升全院的國內外影響力和顯示度。
瞄準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需求 發力培育優質綠色超級稻
6月22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在2018年首批支持8個重大產出科研選題之一的“優質綠色超級稻新品種選育與示范”項目啟動會在中國水稻研究所富陽基地舉行。中國農科院副院長萬建民出席啟動會,中國水稻研究所領導及相關職能部門、項目骨干等20余人參會。水稻所副所長胡培松主持會議。
據項目首席專家、水稻所所長程式華介紹,近年來,隨著超級稻育種技術的突破,水稻品種產量水平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稻米品質和質量安全有了更高的要求,對優質、綠色、安全大米的需求激增,造成優質稻米有效供給不足,稻米品質和質量安全有待進一步的提升。“優質綠色超級稻新品種選育與示范”重大產出科研選題在保持和穩步提高品種單產水平的基礎上,針對品質和綠色安全性的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求,通過院內不同創新團隊的協同攻關,著力在水稻品質與抗性上形成重大突破。發掘優質和綠色安全基因,力求培育出一批優質、綠色、適應輕簡高效生產方式的超級稻新品種,并大面積推廣,實現“優質綠色、減少投入、環境友好”的戰略目標,引領品種、稻作技術新突破。
萬建民就做好項目實施提出了3點要求:一是思想上高度重視。院重大產出科研選題是院黨組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我院提出的“三個面向”“兩個一流”的指示的重要抓手,牽頭的研究所和承擔團隊都應高度重視并支持重大產出科研選題實施工作,推動建立院內統一協調、院所相互協同的工作機制,齊心協力把重大產出科研選題實施好。二是堅持產出導向。在實施過程中,務必進一步強化產出導向的指導思想,要認真研究謀劃,明確未來幾年究竟能解決哪些核心科學問題,突破什么關鍵技術,獲得哪幾個重大產品,產生什么重大影響,取得什么形式、什么分量的重大成果,來支撐選題的執行成效。三是強化內部管理。在選題實施中,首席要發揮起應有的組織、帶頭、調配的作用,要在確保整體主攻方向的前提下,強化力量,適當分工,發揮每個團隊優勢,激活團隊內部活力,協同創新、協調推進,共同實現重大成果培育的總目標。
下一步,選題首席專家將協同參加團隊,以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平臺為依托,圍繞水稻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產業可持續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瓶頸科技問題,在研究內容上堅持面向國家需求、應用研究與基礎研究并重,在技術方法上堅持創新為本、傳承優勢與不斷創新相結合,在攻關目標上堅持可持續發展、近期目標與中長期目標相結合,在現有研究基礎上,實行聯合攻關,力爭盡快取得重大突破,培育出符合生產發展的優質綠色超級稻新品種,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鄉村振興、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現代農業發展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