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農業部危朝安副部長帶領科教司白金明巡視員、石燕泉副司長、楊雄年副司長、敖鳳玲副司長、方向東副巡視員、高尚賓處長等一行,聽取了我院上半年工作匯報。翟虎渠院長代表院黨組就我院2006年上半年的主要科技工作進展、下半年的工作思路與重點工作作了系統匯報,并對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幾點具體建議。
半年來,我院大力加強與各省農科院的聯系與合作,發出了聯合共建優勢學科(研究所)的倡議,以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全面協作的農業科技發展新局面,推動國家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編制完成了我院“十一五”科技發展規劃和自主創新行動計劃,全面闡明了我院“十一五”科技發展的戰略定位、發展思路、目標任務和工作重點,并提出有效對策與措施;繼續優化學科布局和結構調整;認真配合參與有關部門“十一五”計劃及建議的起草、項目論證等工作;積極申報國內外各級各類項目,一批重點項目獲準立項:落實2006年財政預算專項近1億元,2個973項目已完成終審答辯,國際合作項目落實23項;2006年國家獎申報取得較好成績,目前已有6項通過農業組的答辯;在條件建設方面,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等項目進展順利,國際馬鈴薯中心亞太區域中心取得實質性進展,中法小麥生產加工和品種改良示范中心已同意建在我院;在高層次人才選拔與培養方面,經過連續4年的杰出人才招聘工作,我院共聘任一級崗位杰出人才61人、二級人才156人,已成為我院科技創新的主力軍;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報考人數逐年增加,辦學水平不斷提高,努力探索開放辦學,促進研究生教育與國際接軌。
下半年,我院的工作重點是:把與各省院共建事宜落到實處,多形式推動國家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的建設;超前謀劃,認真組織,凝練選題,儲備項目,做好科技立項工作;加大在研項目的管理和重大科技成果的組織集成配套培育工作力度,做好國家獎等各類獎勵的申報工作;在科學中心、重點實驗室、質檢中心、作物改良中心等創新平臺建設方面進一步取得新突破;繼續圍繞農業部中心工作,特別是“九大行動”,發揮我院的優勢,強化科技支撐能力;加快國際合作與交流平臺建設,開好“全球農科院院長論壇”,籌備成立“中國農科院國際顧問委員會”,提升我院國際合作的層次與水平;做好杰出人才的任職考核,逐步形成結構合理、善于創新的科研人才團隊。
聽取匯報后,危朝安副部長對我院上半年的工作給予了很高評價。他說,半年來,中國農科院圍繞“三個中心、一個基地”總體部署,在科研協作、規劃制度、學科布局、結構調整、項目申報與實施、科研能力建設、國際合作、人才培養、隊伍建設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績。這得益于農科院領導班子思想解放、思路開闊、改革推進力度大;得益于所有干部職工共同努力、團結協作。下半年的工作思路提得很好,重點突出。希望農科院在已取得成績的基礎上,再接再厲,推進農業科研繼續快速、健康發展。
在談到“十一五”規劃時,危副部長希望我院視野要更開闊,要站在全國現代農業建設、趕超世界農業科技先進水平、解決我國“三農”重大問題的角度來制定規劃,院里的規劃可以作為整體規劃中的有機組成部分。
在談到國家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時,危副部長對我院切實加強與各省院合作的做法表示完全贊成。他說,農科院現有的辦法很好,要堅持下去,農業部會全力支持。要通過中國農科院更加有效地整合全國農業科研力量,以科研協作機制的形成,推動創新體系的構建。危副部長要求我院在做好縱向聯系的同時,還要加強與農業領域其他單位以及涉農領域的橫向聯合,立足于國家層面,做好大農業范疇的工作。
危副部長最后說,每次來到農科院,都受到新的啟發、新的鼓舞。農業部提出的“轉變、拓展、提升”三大戰略,關鍵要靠科技來支撐。轉變,就是要把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轉變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的素質上;拓展,就是要拓展農業發展的領域和空間,沒有科技的拓展就不可能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拓展;提升,就是要提升科技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保障能力。這“三大戰略”都離不開科技的保駕護航。農科院近幾年來在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方面越走越快,也希望為農業部多擔擔子、多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