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賀信一周年】 不負殷殷囑托 ?扛起使命擔當
一年來,作為水稻科研國家隊,中國水稻研究所面向世界農業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現代農業建設主戰場,以保障國家口糧絕對安全、促進水稻綠色發展和鄉村振興為己任,找準目標、明確重點、扎實推進,以實際行動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賀信精神,各項工作都取得了顯著成效。
深入傳達貫徹賀信精神 明確目標和要求
2017年6月1日,水稻所召開全所職工大會,認真學習貫徹傳達了習近平總書記賀信精神,提出了水稻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賀信精神的工作部署和具體要求,要求全所上下以確保國家口糧絕對安全、促進水稻產業綠色發展和鄉村振興為己任,深入實施院科技創新工程,大力加強水稻科技創新,大力開展優質、綠色、高產、多抗新品種育種及其配套栽培技術研究,大力開展水稻減肥減藥技術、全程機械化等綠色、輕簡生產技術研發,以問題為導向,切實增強突破水稻產業發展瓶頸的綜合能力。
2018年3月7日,水稻所再次舉辦以“新時代、新挑戰、新成就”為主題的所發展戰略研討會,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賀信精神,要求全所職工思考、分析和找準在學科研究、人才培養等方面與優秀團隊、一流研究所的差距,并找到縮小差距、彎道超車的解決之道;加大經費、資源和人力等各方面投入,為多出高檔次學術論文和國家級科研成果提供保障;加強與兄弟科研單位、各省農業主管部門、種業企業等的合作與交流,為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創造條件;針對國家戰略需求,產出多形式的優秀成果,既要有頂尖學術論文、又要有大面積推廣品種和技術!
水稻所結合戰略研討會的討論成果,提出了今后的6項重點工作:一是以大力實施科技創新工程為抓手,切實加強科技創新;二是以院青年英才引進和所青年骨干培養為抓手,切實加強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和培養;三是以加強新品種、新基質、新農藥等新產品開發為重點,切實加強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四是以推進北方水稻科技創新基地和綜合實驗樓建設為重點,切實加強科研平臺建設;五是以加快水稻品種的海外示范與推廣為重點,切實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六是以深入學習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和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各項舉措為重點,切實加強黨建和精神文明建設。
大力加強科技創新 支撐水稻產業發展
作為研究所,一切工作都要以科研實力提升、科研產出增多為根本,水稻所以實際行動書寫了深入貫徹賀信精神的新篇章。
水稻所以制約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為導向,以加快實施院科技創新工程為抓手,大力加強水稻科技創新并取得一批新成果。 “晚粳稻優質種質春江12的創制與利用”獲得2017年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和2017年中國農業科學院杰出科技創新獎。“超級早稻中嘉早17的選育與應用”和“水稻缽形毯狀秧苗機插技術及其應用”等兩項成果獲得中華農業科技獎科研類成果二等獎。荃優153、陵兩優179、嘉禾優7245等9個品種通過國家品審委審定;春優927、臻優H30、中嘉8號等22個品種通過浙江、江西、湖北、湖南、貴州等省品審委的品種審定;天優6號等7個品種獲得植物新品種權。“水稻高低溫災害防控技術”列入2017年農業部主推技術。
瞄準世界水稻科技前沿,發表了SCI論文150余篇。揭示水稻細胞程序性死亡和免疫調控新機制、探索水稻分子設計育種調控水稻產量和品質、解析我國當前雜交水稻外觀品質性狀的遺傳學基礎、構建稻米食味仿生智能評價系統的理論與技術基礎等研究成果發表在The Plant Cell、Nature Plants、Nature Communications、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等國際知名學術刊物上。自2017年起,水稻所主辦的Rice Science被SCIE(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數據庫收錄,成為繼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后第二個被SCI數據庫收錄的院屬期刊。據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ESI)最新報告,水稻所在“植物學與動物學”領域躋身ESI全球前1%行列,是中國農科院唯一一家以單個研究所統計入選的研究所。
著力強化科技服務 促進科研成果推廣應用
科研成果有了,如何讓它更好地應用于生產實際成為水稻所工作的重點之一。鋪好科技通向田頭的“最后一公里”,水稻所人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一年來,水稻所創新了“1+N”的現代化水稻疊盤暗出苗育供秧新模式,研制全缽生物降解秧盤,在黑龍江、江蘇、河南、浙江、江西等省份開展試驗示范。應用不同稻區農作物秸稈與加工廢料研發輕型無土基質,開始在黑龍江、廣西、浙江、安徽等10余省份示范推廣。研發第二代機直播田“播噴同步”封閉除草技術和“隨插隨用”緩釋藥肥顆粒劑,開始在浙江、湖南、湖北等水稻生產大省示范推廣。開展“三防兩控”水稻全程輕簡化藥劑防控技術,集成了植保與栽培一體化解決水稻雙減增效模式,并在長江中下游、華南、西南、東北、西北等地建立示范基地15個,核心示范面積超3萬畝,技術輻射面積達300萬畝。2017年10月13日,水稻所承辦了水稻綠色增產增效協同創新聯盟暨單季晚稻技術集成研究與示范項目現場會,據測產測算,當地單季稻綠色高效機械化技術示范的肥料和農藥分別減施10%和30%,畝產量和效益分別增加40.8公斤和168.1元,實現“雙增二減”。
水稻所還主動在印尼、印度等國開展水稻新品種測試,促進雜交水稻技術走向世界市場;積極做好法人科技特派和團隊科技特派工作,組織150余人次的專家赴省內外水稻生產基地,深入一線,為稻農送技術、送服務、送產品,為基層專業技術人員和種糧大戶開展技術培訓和生產指導。
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賀信精神,水稻所已邁出了堅實而有力的步伐。下一步,水稻所將在院黨組的正確領導下,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賀信提出的“三個面向”“兩個一流”和“整體躍升”的發展要求,著眼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綠色發展、鄉村振興戰略新定位,不忘初心、銳意進取,為爭創世界一流研究所、建設創新型國家和社會主義新農村而努力奮斗,絕不辜負習近平總書記對于農業科研發展的殷殷囑托!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