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主辦、監利縣人民政府和荊州農科院承辦的油菜“萬元田”模式創建與示范現場觀摩會在湖北省監利縣舉辦。位于監利縣程集鎮的油菜“萬元田”模式示范區示范面積達到2萬畝,集成國內油菜最新科技成果,通過油菜全產業鏈開發和全價值鏈挖掘,實現畝綜合產值5000元至17000元,1000畝核心示范區畝產值均超過10000元,綜合效益十分突出。中國農科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油菜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王漢中通過視頻連線出席會議。
據介紹,油料所聯合多家優勢單位以“雙全萬元”即全區域(村、鄉或縣全區域)、全鏈條(產、加、銷全產業鏈)油菜畝產值超萬元為目標,集成了高油高產多抗適機菜油兩用油菜品種中油雜19、油菜精量聯合直播技術、油菜全營養緩釋專用肥、油菜高效田間管理技術、油菜分段聯合收獲技術、功能型菜籽油7D產地綠色高效加工等技術,開展油菜全產業鏈綠色高效技術的規模化示范與應用,全價值鏈挖掘油菜“油”“菜”“花”“蜜”等價值模塊產值,在長江上游四川壤巴拉縣、長江中游湖北監利縣和長江下游安徽馬鞍山市等地建立了畝產值過萬元的模式。
會議指出,油菜“雙全萬元”模式旨在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和農業農村部油菜綠色高質高效行動,破解油菜產業發展瓶頸問題,提升我國油菜綜合效益,為油菜全產業鏈綠色高效發展和油菜產業效益提升提供可推廣、可復制的綜合技術解決方案,推進建立功能型、效益型、融合型新模式新業態,引領我國油菜產業向全區域、全鏈條多元化、機械化、優質化、產業化、品牌化方向發展,促進鄉村振興和“健康中國”戰略實施。
專家組對湖北監利示范區種植的油菜新品種中油雜19進行的測產驗收顯示,中油雜19理論畝產達228.06公斤,每畝可生產優質油菜薹300公斤,產值1200元;按照3D、5D、7D工藝標準生產優質菜籽油95公斤,產值分別為6840元、10830元和14820元;生產菜籽餅115公斤,產值230元;生產花粉花蜜5-10公斤,產值約1000元。
監利金草帽農業合作社展示的7D功能型菜籽油產地加工技術裝備受到與會代表廣泛關注。該技術通過原理、技術、產品鏈式創新實現了加工工藝標準化、設備成套化、生產控制自動化、技術工程化,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菜籽油甾醇、維生素E、β胡蘿卜素、植物多酚等多種活性功能成分,具有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健腦等多重功能的健康食用油,對打造中國高端食用菜籽油品牌、促進油菜產業提質增效、引導食用油科學健康消費,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通訊員 鄒仕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