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我國首個國家級北方水稻重大科研平臺——中國水稻研究所北方水稻研究中心在黑龍江省寶清縣正式落成。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吳孔明,黑龍江省政府副秘書長韓庫出席會議。
吳孔明指出,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黑龍江是農業大省,肩負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任。長期以來,中國農科院高度重視、全力支撐黑龍江現代農業發展。我院水稻研究所適應北方水稻產業發展的新形勢新需求,主動調整優化學科布局,聯合東北三省科研院校,共同開展稻作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廣水稻新品種、新技術,受到了地方政府和農民群眾的廣泛歡迎。
吳孔明強調,中國農科院將以北方水稻研究中心為戰略支點,匯聚力量、整合資源,著力解決北方稻作生產中出現的重大科技問題,加力推進我國北方水稻產業升級換擋和提質增效,助力提升黑龍江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特別是稻米口糧的絕對安全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吳孔明要求,北方水稻研究中心要以全面提升我國北方水稻科技創新能力為己任,把中心打造成我國水稻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人才培養方面有重大影響力的、開放的國家級科研平臺。要加強科技創新,充分發揮稻作科技創新引領作用。堅持“四個面向”為指引,努力解決影響稻作產業發展全局的重大科技問題。要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切實增強科技創新活力。全產業鏈設計資源創新、品種創新、稻作技術創新、農產品檢測加工創新,立足公益性定位、前沿性布局,按照“三創一體”的思路,把中心建設成為科產學研一體的新型研發機構。要主動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發揮全學科優勢,支撐北方稻作產業科技創新和科技服務工作。加強與地方政府、科研機構、大學的合作共建。堅持主戰場在哪里,專家和服務就在哪里,教育引導專家走出實驗室,走入農民家,走進田間地頭。
據悉,為全面提升我國北方水稻科技創新能力,解決水稻生產中耕層退化等產業共性難題,中國農科院優化學科區域布局,在農業農村部和黑龍江省支持下,經國家發改委批準立項,2020年啟動建設中國水稻研究所北方水稻研究中心。該中心建有綜合試驗與科研輔助用房,智能玻璃溫室、網室、育秧棚等科研設施,配備一批先進儀器設備。自建設以來,相繼開展水稻育種、秸稈還田、黑土地保護等重大科研任務研究,培育出120個寒地抗倒早熟高產品系,12個新品種;與有關企業合作選育的糯米品種已大面積生產應用;研發的寒地水稻秸稈全量原位還田緩釋多效綜合技術已累計推廣20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