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是實現農業創新驅動、深化農業科技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自2014年成立以來,聯盟瞄準我國農業的主要產業、重點區域和重大問題,組建了各類子聯盟80余個,在不改變現有管理體制的前提下,持續探索農業科技重大機制創新。在聯盟成立五周年之際,我們推出一系列由中國農業科學院相關研究所牽頭的標桿聯盟巡禮,知今鑒往,以啟未來。
“中國的奶瓶子必須要裝滿優質奶,優質奶只能產自本土奶。”
在堅守這一科學理念,推動中國奶業從安全向優質跨越之路上,國家奶業科技創新聯盟走過了一段不平凡的歷程。
技術創新、標準建設、企業示范、品牌凝聚……作為產學研一體化平臺,國家奶業科技創新聯盟自成立以來,聚合我國奶業科技成果的“星星之火”,使其漸成“燎原之勢”,推動企業生產出安全健康、綠色低碳、營養活性的國產優質乳產品,培育壯大國產優質乳品牌,已成為加快構建全國優質乳體系和推動奶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不可或缺的戰略力量。
“振興民族奶業,聯盟不斷努力著,但這只是‘長征’開始的第一步,未來任重道遠。”國家奶業科技創新聯盟理事長王加啟說。
協同創新 振興奶業
長期以來,我國奶業屢遭進口沖擊,國內乳企缺乏核心競爭力,尚未找到應對措施;奶農與乳企利益分配不平衡,奶農收入偏低,優質奶源難以保障;消費者偏愛進口奶,國產奶信心難以提振……
面對這些難題和挑戰,作為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奶業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王加啟帶領團隊研究“奶瓶子”20余年,他深刻意識到,發展協同創新已經成為實現我國奶業振興的根本途徑。
2016年11月,由從事奶業科研、教學、企業、協會等機構和專家組成的國家奶業科技創新聯盟(以下簡稱奶業聯盟)應運而生,以期在產學研一體化的協同創新機制下,振興奶業,優質發展,重拾中國奶業消費信心。
3年來,奶業聯盟啟動“優質乳工程”,圍繞其中存在的技術難題和產業瓶頸,創新體制機制,搭建上中下游有機銜接的協同協作平臺,有效加大了對優質乳技術成果的推廣和示范力度,被評為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中的“標桿聯盟”。
經過不斷探索,奶業聯盟在體制機制創新上取得了諸多成效。
奶業聯盟秘書長張養東介紹,在組織模式上實現實體化、標準化。奶業聯盟依托地方成立“天津市奶業科技創新協會”和“中優乳奶業研究院(天津)有限公司”兩個實體組織,解決了聯盟技術標準沒有法律地位的難題。制定的《特優級生乳》等8項團體標準奠定了奶業聯盟優質乳工程標準化的基礎。在技術模式上,奶業聯盟打破傳統以單一項目為紐帶的聯結機制,形成了以技術為核心的專業化、一體化平臺。
此外,聯盟共建共享,始終把奶業振興和社會公益作用放在首位,允許聯盟內企業免費使用新技術、新標準、新工藝,推動、倒逼企業生產營養品質更優的奶制品,加快推動奶業從數量型向優質發展升級。
扛起大旗 成績顯著
王加啟指出,優質乳是全球奶業發展的方向,實施優質乳工程,是發展優質乳產業的戰略途徑。
盡管優質奶只能來自本土奶,但本土奶并不必然是優質奶。為此,通過卓有成效的體制機制創新,聯盟迅速形成涵蓋“奶源-加工-產品-消費引導”等全產業鏈條的“優質乳工程”技術體系,包括優質乳標識、優質生鮮乳用途分級標準、優質乳加工工藝規范和優質乳產品評價,以及讓消費者科學區分不同牛乳類型等科學內涵。
截至目前,全國25個省區市51家乳企已加入優質乳工程,形成了強大凝聚力,引領奶業發展。
奶業聯盟創建的《生乳用途分級技術規范》標準,從奶源開始,實現優質牧場—優質原料奶—優質奶產品的無縫連接,優質乳工程示范企業主動加價收購優質原料奶,沒有拒收限收現象,正向引導奶業利益分配,切實保護了奶農利益。
示范企業上海光明乳業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國奶價普遍偏低的情況下,為每千克優質原料奶加價0.15元,每頭成年奶牛每年增收864元,有效破解了長期以來奶農與乳品企業之間利益分配不平衡的難題。
研究表明,國產奶在活性營養成分上優于進口奶,但奶業聯盟追求更優國產奶的腳步從未停滯。
基于前期成果,奶業聯盟開發出綠色低碳加工工藝,使國內企業巴氏殺菌乳的加工溫度由傳統的105℃下降到75℃。示范企業每加工1噸巴氏殺菌乳,成本降低15%以上,顯著降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排放,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革命性變化。
奶業聯盟還在國際上率先開發制定乳鐵蛋白檢測方法標準,創建了以酶類、活性蛋白和糠氨酸為核心的牛奶品質三維評價方法,科學量化了國產乳制品與進口乳制品的品質。
光明乳業、長富乳業、新希望乳業等51家示范企業通過原料奶質量提升、分級利用和綠色低碳加工技術應用,使國產優質巴氏殺菌乳的乳鐵蛋白含量提高到36.8 毫克/升,是進口產品的8倍,全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真正讓“優質奶產自本土奶”的理念落在實地、深入人心。
引領未來 變革奶業
目前,國產奶業正向提升內在品質轉變,這從根本上提升了示范企業對進口奶的核心競爭力。
“我們并不排斥進口奶,由于進口奶加工溫度高,運輸距離遠,保存時間長,到中國后就很難再是優質奶,它只能是對國產奶數量不足的補充。因此,國產奶一定要扛起優質奶的發展大旗,奶業聯盟還要繼續為全國的企業提供技術支持。”王加啟表示。
“優質乳工程通過科技創新,推動奶業向優質綠色發展,是解決我國奶業發展難題的戰略舉措。”奶業聯盟副理事長顧佳升表示,“優質乳工程,不是一個項目或運動,而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事業。”
前不久,奶業聯盟聯合全國50家乳企再次發出新時代引領奶業發展方向的最強音,發布《新時代中國優質乳發展共同行動綱領》,要大力打造本土優質奶,提振消費信心,助力民族奶業振興。
從安全到優質,優質乳工程的實踐與示范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國產奶業不斷實現新跨越,這背后離不開奶業聯盟75家理事單位的努力。
數據顯示,連續10年三聚氰胺等重點監控違禁添加物抽檢合格率100%,2018年全國生鮮乳質量抽檢合格率達99.9%。截止目前,奶業聯盟示范企業優質巴氏殺菌乳產品已占全國巴氏殺菌乳的61.02%。2018年,我國液態奶進口量出現首次下降,而國產奶類總產量同比增長1.2%,液態奶產量同比增長4.3%。
安全健康、綠色低碳、營養鮮活的國產優質奶產品越來越成為消費者的“新寵”。
盡管成績斐然,但前路挑戰依然艱巨。
張養東表示,法律地位認定,是當前奶業聯盟面臨的關鍵問題。此外,各項技術規范標準仍需繼續完善,優質乳消費引導力度仍需加大。
“聯盟將持續推動實施優質乳工程,引領奶業高質量發展,著力推動奶業產業變革,把消費者放在最為優先的地位,讓消費者明白消費、科學消費。”面向未來,王加啟對國產奶業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