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召開黨委專題學習(擴大)會議,傳達學習中國紀檢監察報《轉基因技術為保障糧食安全注入新動能——訪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孔明、萬建民》文章。
會議指出,轉基因技術是發展最成熟、應用最廣泛的生物育種技術,它的應用加快了農作物品種改良,有利于解決我國面臨的資源約束問題。發展并推廣轉基因技術對搶占農業生物育種技術及其產業制高點、提升我國農業核心競爭力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會議要求,基因組所作為“前沿所”,要努力在生物育種技術研發和科普上走在前、作表率。一是要重視安全監管。健全轉基因技術評價體系,在轉基因技術、基因編輯研發等方面嚴格監管程序,作為內控管理一同部署實施。二是強化宣傳,在關注科研成果的同時加強科普宣傳。通過黨支部主題黨日活動、轉基因技術專題講座、新媒體平臺宣傳、昆蟲館和試驗基地現場科普等方式,向公眾科普轉基因技術,引導廣大公眾對轉基因技術客觀理性認識,為全社會正確認知轉基因技術作出積極貢獻。三是提前布局搶先機。借助組學大數據優勢,聚焦優薯計劃、良豬計劃、基因編輯技術等重點科研任務,集中力量聯合攻關,力爭取得顛覆性創新,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和國民營養健康作出應有貢獻。四是不拘一格引人才。拓寬人才引進渠道,在前沿生物技術研究、產業轉化、專利申報等方面引進一批專業性人才,為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人才支撐。
(通訊員:馬昕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