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農業農村部、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的委托下,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農業昆蟲基因組學團隊開展了草地貪夜蛾的分子鑒定工作。截止目前,一共為云南、廣西、廣東、湖南、四川、貴州、海南、福建、浙江9省區120個縣市的樣本(成蟲/幼蟲)進行鑒定,為各地基層植保部門提供了準確的判斷。通過多基因聯合分析,推斷出侵入我國的草地貪夜蛾均為“玉米型”這一重要結論,為草地貪夜蛾危害我國不同作物評估提供了科學依據,為農業農村部決策提供重要參考。
2019年1月,原產于美洲大陸的草地貪夜蛾侵入我國云南,短短3個月時間,已經席卷我國南方14個省份,擴散速度之快令人難以置信,給我國玉米、甘蔗等種植造成重大影響,對水稻、棉花等作物的生產造成潛在的影響,國家糧食安全受到威脅。
農業昆蟲基因組學創新團隊近年來一直關注草地貪夜蛾在非洲和亞洲的危害動態,于2018年聯合蘭卡斯特大學肯尼斯·威爾遜(Kenneth Wilson)教授團隊,啟動了草地貪夜蛾及其近源物種的基因組測序工作,并開展了多基因編輯的工作。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有望在在草地貪夜蛾抗性、遷飛和入侵機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并進一步指導研發特異性的綠色防控技術。(通訊員 趙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