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13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牽頭的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專項2018年度工作會議在四川成都召開。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劉旭、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萬建民出席會議。會議由中國農科院成果轉化局局長王述民主持。
萬建民指出,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要全面貫徹落實農業農村部種子管理局要求,一如既往地做好項目牽頭實施工作,與我國種質資源保護體系全體單位和專家一起,共同努力執行好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的各項任務。一是對新收集的資源去偽存真,保存有價值的新資源;二是要加強深度鑒定評價工作,以滿足育種和產業發展需求;三是在新的形勢下,面對新任務要有新干勁,要努力發掘特色綠色種質材料,同時要加強種質資源人才團隊建設。
劉旭強調,種質資源是長期性的公益性的工作,以收集保存為主業,鑒定評價為核心,創新挖掘為導向。劉旭指出,種質資源基礎工作要頂天立地,頂天即資源要開展表型鑒定和分子鑒定相結合的鑒定評價;立地即提供利用,種質資源要在生產上、育種上發揮大的作用。
會議期間,59位庫圃負責人及專家進行了項目匯報,同時與會代表針對作物種質資源如何服務于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農業供給側改革及種質資源工作存在的問題和下一步工作重點進行了深入研討。
據悉,自2001年專項立項以來,該項目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是資源保存增量顯著。新收集各類資源超過17萬份,已入國家庫圃資源12.2萬份,長期保存資源的總量達49.5萬份,穩居世界第二位。二是鑒定評價富有成效。完成26萬余份種質的基本農藝性狀鑒定,篩選優異種質1.1萬份。三是資源得到妥善安全保存。定期監測并繁殖更新種質47.8萬份,確保了國家庫圃資源的安全保存,并為分發利用提供了有效保障。四是資源利用成效顯著。通過在線公布優異種質目錄、田間展示及定點、定向提供優異種質服務等方式,分發種質資源73.2萬份次,支撐或服務于各類科技計劃項目、課題(產業技術體系)3074個、育成品種數841個、國家獎20項、省部級獎202項、重要論文3070篇、著作277部。
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所長劉春明、副所長李新海,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任光俊以及來自全國58家農業科研單位的200余名種質資源專家參加會議。(通訊員 衛斐)